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物制药行业、医药行业 [1][3] - 公司:益生生物科技,是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因工程药物BFGF的生物制药企业,拥有六种基因工程药物在中国上市销售,还有多元化产品组合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业绩 - 2024年集团收入16.70亿港元,同比下滑3.9%;净利润3.07亿港元,同比增长11.6%;资产负债率0.29,净资产收益率14.5%;净利率由15.8%提升到18.4%;基本每股收益0.54港元,同比增长12.2%;每股股息0.12港元,同比增长33.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57亿港元,同比增长9.3%;研发支出1.57亿港元,占总收入的9.4% [4] - 营收主要由眼科、外科及提供服务组成,2024年三者收入占比分别为46%、53%和1%;眼科收入增长2.2%为7.72亿港元,外科收入下滑9.3%为8.80亿港元,服务收入增长59.7%为0.18亿港元;眼科贡献利润2.10亿,外科贡献2.37亿,服务贡献0.12亿;被复苏系列产品收入贡献达5.86亿港元 [5] 发展里程碑 - 主要临床项目:有四个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项目,被罚注单抗玻璃体注射剂在全球进行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且完成最后一名患者的最后一次访试,阿奇酶素D眼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待外部专家审查,SKQ1D眼液在美国完成第二阶段三期临床试验且顶线数据已于2021年发布、2022年完成收购并正在进行CMC技术转移,环胞素D眼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6] - 产品获批:丹剂量不含防腐剂帝夸林索纳滴眼液及0.3%玻利酸纳滴眼液在中国获批上市,丰富眼科产品组合并加强市场地位 [7] - 荣誉:荣登2024福布斯亚洲中小上市企业榜200强,荣获中国卓越I - 2最佳资本市场沟通奖及最佳数字化投资者关系奖;背负书连续6年荣登中国医药品牌榜,荣获2024年度升华生物药品优秀品牌 [7][8] - 产能扩张:全新吹灌风生产线投入使用,提高单剂量背负疏低演业生产能力;新的沿用凝胶生产线基本完成建设,预计2025年投产 [8] - 专利与研发基地:拥有100项专利,包括70项发明专利、15项使用新型专利以及15项外观专利;在中国珠海、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及新加坡设立多个研发基地 [8] 应对挑战与策略 - 应对集采等政策:2024年中国内地医药行业面临集中采购政策等重大阻力,公司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加强成本控制,发挥研发创新和运营效率优势,推动业绩稳健增长;扩大销售网络,增强销量;调整财务数据分类;代理不同产品,从多剂量向单剂量品种转变 [3][10][11][19] - 未来策略:以创新为主,保持与2024年类似的谨慎增长;未来三年有不同项目进入IND和临床阶段,会进行资金分配支持研发;分红策略是逐步增加分红百分比 [11][16][17] 产品竞争力与市场策略 - 被罚诸丹康项目:按整体进度今年仍会报告BLA,美国预计在今年底或2026年初有进展 [12] - SKQ1:对肝眼的影响通过线粒体,MOA在市面上无真正竞品,其他产品获批对其影响不大,保持在肝眼市场的优势 [18] - 市场竞争策略:对于产品价格暂不直接讨论,会根据产品定位、定价和竞争力争取市场份额,已为产品市场投入策略做充分准备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3年财务数据调整涉及服务收入、销售成本和其他收入类别,是因2024年定义转换为三项项目,反映了业务板块分类的变化 [11] - 新厂建设预计在2026年底至2027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折旧在其被分类为物业、厂房及设备后开始 [15] - 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增长带来新机会,对公司增长和利润影响较小,且将长期维持此状态 [15] - 销售成本下降,未来成本结构基本维持现状,随规模扩张管理成本可能略有下降 [16] - 公司有5.5亿现金,银行贷款同比增长80%,未来三年主要资金需求在二厂建设和研发品种进入临床阶段 [20][21][22] - 公司早就在研发方面使用AI提高效率,但AI不会替代所有工作,集团会根据其成熟度更好地利用它 [23] - 公司从2015年开始介入被罚诸和SKQ1等创新项目,已投入近十亿港币,若被罚诸成功,创新产品成功率将超50%,会给股东带来良好回报 [28]
亿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61.HK)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