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胜生物科技(01061)

搜索文档
亿胜生物科技
2025-04-15 22:30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收入增长了29.5%,达到了港币17.07亿[8][9] - 公司2023年业绩相比2020年收入增长了29.5%,达到了17.07亿港币[9] - 公司2023年收入中,44%来自眼科贡献,眼科分部同比增长收入36%[9] - 公司2023年业绩中,外科收入占56%,同比增长收入25%[9] - 公司2023年业绩中,眼科利润增长16%,外科利润增长19%[9] 产品和研发 - 公司在2018年推出了不含防腐剂的单剂量创新产品[4] - 公司2023年的三期临床Vista II中取得了SKT-1治疗肝炎症产品的积极成果[5] - 公司未来发展重点在于上市产品,包括眼科产品[9] - 公司通过加强产品投入拓展眼科和外科市场,投资新产品和技术[10] - 公司拥有全流程生物原料与制剂生产平台,眼科制药单机量生产平台[11] 市场和发展 - 公司发展愿景是成为眼科创传修复领域领先者,全球总流领域重要参与者[10] - 公司在眼科领域取得成功,特别在肝眼治疗方面表现突出[19] - 公司产品在医美领域受到欢迎,能够快速修复血管损伤,使皮肤细嫩[22] - 公司产品功效明显,具有修复快、质量好的特点,受到消费者和临床医生欢迎[23] - 公司产品适用于青少年痘印问题,能有效防止凹下去的疤痕产生,受到消费者好评[25]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3 16:3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额约16.698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3.9%(约人民币15.378亿元,减少2.0%),纯利约3.072亿港元,较上年度增加11.6%(约人民币2.829亿元,增加13.8%)[9] - 2024年公司营业额约16.698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7.37亿港元减少3.9%[62][63][69]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约3.072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2.753亿港元增加11.6%[62][64][70] - 2024年公司总资产约29.83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28.276亿港元增加5.5%[62][65] - 2024年公司总负债约8593.25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9037.81万港元减少4.9%[62]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约21.2372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9.2378亿港元增加10.4%[62] - 2024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571.67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5098.45万港元增加9.3%[62]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54.14港仙,较2023年的48.27港仙增加12.2%;摊薄每股盈利53.18港仙,较2023年的46.90港仙增加13.4%[62] - 2024年每股普通股股息为12.0港仙,较2023年的9.0港仙增加33.3%[62] - 2024年分销及销售开支约9.342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0.12亿港元减少7.7%[73] - 2024年行政开支约2.139亿港元,2023年约2.17亿港元,研发开支减少约1410万港元,扩展新加坡业务成本增加约990万港元[76] - 2024年研发总开支约1.566亿港元,占营业额9.4%,2023年约1.643亿港元,占比9.5%,其中2024年约1.316亿港元已资本化,2023年约1.252亿港元已资本化[7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572亿港元,2023年约5.098亿港元[76][8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贷约1.653亿港元,2023年约9150万港元,42.2%须一年内偿还,25.5%须一年后但两年内偿还,32.3%须两年后但五年内偿还,利率介乎每年2.5%至3.0%[77] - 2024年融资成本总额约610万港元,2023年约1120万港元,包括应付可换股贷款等利息开支约3430万港元,2023年约3920万港元,其中2024年约2820万港元已资本化,2023年约2800万港元已资本化[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银行融资额度约6.312亿港元,其中约2.063亿港元已动用[8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8.8%,2023年为32.0%[8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3.172亿港元,2023年约2.953亿港元[8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1450名,2023年为1481名[90] - 回顾年度及上年度集团雇员酬金总额分别约为3.354亿港元及3.236亿港元[90] - 2024年综合营业额约16.698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7.37亿港元减少3.9%[119] - 2024年除税后溢利约3.072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2.753亿港元增加11.6%[119]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572亿港元,2023年约5.098亿港元[119]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贷约1.653亿港元,2023年约9150万港元;42.2%须一年内偿还,25.5%须一年后但两年内偿还,32.3%须两年后但五年内偿还[120] - 2024年银行借贷利率介于每年2.5%至3.0%[120] - 2024年融资成本总额约610万港元,2023年约1120万港元[12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眼科及外科的分部营业额分别约占集团营业额的46.2%及52.7%,旗舰生物药贝复舒®系列及贝复济®系列合并营业额约占集团总营业额的84.5%,其中贝复舒®系列及贝复济®系列分别占35.1%及49.4%[11] - 2024年眼科为集团营业额贡献约7.715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2.2%;外科录得总营业额约8.799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9.3%[11] - 2024年眼科、外科、提供服务的营业额分别约为7.715亿港元、8.799亿港元、1840万港元,眼科较2023年增加2.2%,外科较2023年减少9.3%[73] - 2024年眼科营业额约7.715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2.2%;外科总营业额约8.799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9.3%[119] 研发项目进展 - 新的吹 - 灌 - 封生产线提高贝复舒®单剂量滴眼液产能,新的眼用凝胶生产线建设基本完成,即将生产[15] - 贝伐珠单抗眼科注射剂全球三期临床项目(EB12 - 20145P)已在多国成功入组,最后一名患者的最后一次访视已完成[15] - 2024年,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不含防腐剂单剂量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0.3%)在中国注册及商业化[15] - 报告日期共有16项研发计划处于临床前至临床阶段,其中4项眼科计划处于临床阶段[22] - EB11 - 18136P(SkQ1滴眼液)第二阶段三期临床试验(美国药监局)顶线数据于2021年2月24日发布[24] - EB12 - 20145P(渗出性(湿性)老年性黄斑部病变贝伐珠单抗玻璃体注射剂)处于三期临床试验(美国药监局、欧洲药品管理局、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及中国NMPA)[24] - EB11 - 21148P(环孢素滴眼液)处于二期临床试验(中国NMPA)[24] - 2024年8月及9月,公司分别获NMPA批准不含防腐剂单剂量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0.3%)在中国注册及商业化[36] - 报告日期,共有16项研发计划处于临床前至临床阶段,其中4项眼科计划处于临床阶段[54] - 公司有4项眼科研发计划被视为中期增长动力,分别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5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管线包括5种已商业化的不含防腐剂单剂量滴眼液,部分尚在开发的产品预计未来2 - 5年内商业化[52] - 2024年8月和9月,公司分别获NMPA批准不含防腐剂单剂量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0.3%)在中国注册及商业化,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含3%(0.4ml:12mg)地夸磷索钠,玻璃酸钠滴眼液(0.3%)含0.3%(0.4ml:1.2mg)玻璃酸钠[53] - 报告日期,共有16项研发计划处于临床前至临床阶段,其中4项眼科计划处于临床阶段[116] - EB11 - 15120P(阿奇霉素滴眼液)正由外部专家进行审查(中国NMPA)[118] - EB12 - 20145P(湿性AMD贝伐珠单抗玻璃体注射剂)处于三期临床试验(美国药监局、欧洲药管局、澳大利亚药管局及中国NMPA)[118] - 报告日期有16项研发计划处于临床前至临床阶段,其中4项眼科计划处于临床阶段[122] 销售与市场覆盖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于中国拥有44间地区销售办事处,治疗产品能在逾140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和约1810家药房开具处方[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拥有44间地区销售办事处,治疗产品在中国逾140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和约1810家药房开具处方[49] - 公司治疗产品为超14,0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和约1,810家药店提供处方药[117] - 公司有44个地区销售办事处直接管理销售网络[117] - 公司治疗产品能在超1400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和约1810家药房开具处方[147] 公司荣誉 - 集团全资附属公司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荣登2023年度TOP100中国化药企业,贝复舒®获多项荣誉,集团再度荣登2024年福布斯亚洲中小上市企业榜[15]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荣登2023年珠海市创新百强企业创新综合实力100强、经济贡献100强及2023年度TOP100中国化药企业[45] - 集团的贝复舒®连续六年荣登中国医药•品牌榜,贝复舒®滴眼液获认可为2024年度生化、生物药品优秀品牌[45] - 集团再度荣登2024年福布斯亚洲中小上市企业榜[47] - 公司荣获中国卓越IR-最佳资本市场沟通奖及最佳数字化投资者关系奖[48] 投资情况 - SkQ1产品临床开发及全球权利实际投资成本约3.44亿港元,占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的11.5%[41] - 与复宏汉霖共同开发抗VEGF许可产品最高承诺投资总额为6700万美元(约5.203亿港元),实际投资成本约3.718亿港元,占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的12.5%[44] - 2024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集团其他各项投资占总资产均少于5%[44] 法律诉讼 - 2024年5月,法院判令总承包商向公司支付约31,100,000港元作为违约赔偿,双方于2024年7月上诉,截至报告日期法院未判决[59] - 2024年7月,公司中国附属公司收到广西万寿堂传票,公司否认指控并积极捍卫立场,11月已举行一次聆讯,截至报告日期法院未判决[60] - 2024年10月,公司对广西万寿堂提出反诉,取得法院命令冻结其银行账户,12月广西万寿堂申请将案件移送,截至报告日期法院未判决[60]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6港元(2023年:0.045港元),2024年股息总额将为每股普通股0.12港元(2023年:0.09港元)[26] - 公司2024年9月24日已派付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6港元,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6港元,待股东批准后于2025年6月9日派付[111] - 2024年已派付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6港元,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6港元[119] 股东权益 - 严名炽于公司1.47279亿股股份中拥有直接权益,另被视为于666.6667万股股份中拥有权益[93] - 方海洲于公司524.43万股股份中拥有个人权益[95] - 严贤龙于公司203.9万股股份中拥有个人权益[97] - 邱丽文于公司4.6万股股份中拥有个人权益[99] - 冯志英于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无须披露权益[100] - 邱梅美于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无须披露权益[102] - 甄文星于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无须披露权益[104] - 郑赞顺持有公司582,000股股份[106] - 2024年12月31日严名炽持有公司153,945,667股,占已发行股本权益约27.14%[178] - 2024年12月31日方海洲持有公司5,244,300股,占已发行股本权益约0.92%[178] - 2024年12月31日严贤龙持有公司2,039,000股,占已发行股本权益约0.36%[178] - 2024年12月31日邱丽文持有公司46,000股,占已发行股本权益约0.01%[178] - 邱麗文名下登记46,000股普通股[180] - 嚴名熾名下登记147,279,000股普通股,Dynatech持有的6,666,667股普通股其被视作拥有权益[181] - 方海洲名下登记5,244,300股普通股[181] - 嚴名傑拥有152,020,667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权益约26.81%[184] - 劉慧娟拥有153,945,667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权益约27.14%[184] 公司运营相关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16 - 21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确定出席股东大会投票权利,过户文件须最迟于2025年5月15日下午4时30分交回[112]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7 - 29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确定领取末期股息权利,过户文件须最迟于2025年5月26日下午4时30分交回[113] 行业政策影响 - 截至2024年,国家已实施10批药品集中采购,集采政策导致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挤压企业利润[8] -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监管法规常变,或对公司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造成重大影响[131] - 中国政府启动国家药品采购方案,或对公司在华商业运营和药品商业化战略产生负面影响[132] 公司社会责任与环保 - 公司关注环保,通过节约用电和鼓励回收降低环境影响,要求供应商遵守环保法规[133] -
亿胜生物科技:用以治疗湿性AMD中国患者的anti-VEGF眼用注射生物药品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智通财经· 2025-04-02 19:20
文章核心观点 亿胜生物科技公布治疗湿性AMD中国患者的anti - VEGF眼用注射生物药品HLX04 - O的三期临床研究AURA - 1结果达主要研究终点,且安全性良好,该产品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AURA - 2正有序开展 [1][2] 分组1:AURA - 1研究情况 - AURA - 1是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非劣效三期临床研究,比较HLX04 - O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诊断湿性AM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 入组患者按1:1比例随机接受HLX04 - O(1.25mg)或雷珠单抗(0.5mg)玻璃体腔注射,每四周一次,治疗持续一年 [1] - 主要研究终点为第48周最佳矫正视力较基线改善的平均字母数变化,HLX04 - O组结果非劣于雷珠单抗组 [1] - 次要研究终点为其他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指标 [1] - HLX04 - O与雷珠单抗在湿性AMD患者中的整体、眼部及非眼部安全性特征相似,安全性良好 [1] 分组2:HLX04 - O产品情况 - HLX04 - O是在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汉贝泰基础上,根据眼科用药需求对处方、规格和生产工艺优化开发的新眼科制剂产品,拟用于湿性AMD治疗 [2] 分组3:AURA - 2研究情况 - HLX04 - O在湿性AMD患者中开展的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AURA - 2正于多个欧洲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及中国有序开展,并将于2025年一月完成最后一名患者的最后一次访视 [2]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19:5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额为16.69817亿港元,较2023年的17.36972亿港元减少3.9%;以人民币计值,2024年为15.37813亿元,较2023年的15.69184亿元减少2.0%[3] - 2024年年内溢利为3.07222亿港元,较2023年的2.7526亿港元增加11.6%;以人民币计值,2024年为2.82935亿元,较2023年的2.4867亿元增加13.8%[3] - 2024年总资产为29.83045亿港元,较2023年的28.27558亿港元增加5.5%;以人民币计值,2024年为28.03078亿元,较2023年的25.59927亿元增加9.5%[3] - 2024年总负债为8.59325亿港元,较2023年的9.03781亿港元减少4.9%;以人民币计值,2024年为8.07482亿元,较2023年的8.18237亿元减少1.3%[3] - 2024年资产净值为21.2372亿港元,较2023年的19.23777亿港元增加10.4%;以人民币计值,2024年为19.95596亿元,较2023年的17.4169亿元增加14.6%[3]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5.57167亿港元,较2023年的5.09845亿港元增加9.3%;以人民币计值,2024年为5.23553亿元,较2023年的4.61588亿元增加13.4%[3] - 2024年流动比率为1.81,2023年为1.54[3] - 2024年资产负债比率为0.29,2023年为0.32[3] - 2024年毛利率为89.8%,2023年为89.9%;净利率为18.4%,2023年为15.8%;股本回报为14.5%,2023年为14.3%[3]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54.14港仙,较2023年的48.27港仙增加12.2%;摊薄每股盈利为53.18港仙,较2023年的46.90港仙增加13.4%[3][4]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3.75500231亿港元,2023年为3.46014427亿港元[14] - 2024年来自中国业务的外部客户收益为16.62297999亿港元,2023年为17.31873976亿港元;2024年来自海外业务的外部客户收益为751.8771万港元,2023年为509.8158万港元[16] - 2024年来自两名主要客户的收益分别为4.51629803亿港元和1.79528392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4.54572326亿港元和1.85308932亿港元[18] - 2024年土地使用权摊销36.0208万港元,2023年为36.7203万港元[19] - 2024年其他无形资产摊销2489.4619万港元,2023年为2627.084万港元[19] - 2024年存货成本1.65280217亿港元,2023年为1.70312334亿港元[19] - 2024年确认为开支之研发成本2500.9026万港元,2023年为3914.4729万港元[19] - 2024年所得税为68,278,413港元,2023年为70,754,810港元[20] - 2024年中期股息为34,044,000港元,拟派末期股息为34,027,740港元;2023年中期股息为25,655,175港元,末期股息为25,539,300港元[21]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07,221,818港元,2023年为275,259,617港元[23]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之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09,686,510港元,2023年为279,382,722港元[23]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总计为562,633,768港元,2023年为541,515,152港元[24]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累计折旧总计为168,654,000港元,2023年为156,973,729港元[24]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总计为393,979,768港元,2023年为384,541,423港元[24] - 2024年无形资产成本总计为1,246,836,875港元,2023年为1,153,040,731港元[25] - 2024年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及减值亏损总计为119,182,692港元,2023年为98,202,536港元[25] - 2024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总计为1,127,654,183港元,2023年为1,054,838,195港元[25] - 2024年存货总额为5893.8488万港元,较2023年的6282.1919万港元下降;存货撇销金额为387.0565万港元,较2023年的208.3845万港元增加[31] - 2024年指定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非上市股本投资为258.9859万港元,较2023年的36.6251万港元增长[29] - 2024年应收账款为528,102,048港元,较2023年的567,307,763港元有所下降;其他应收款项为65,236,555港元,较2023年的28,112,486港元上升[32] - 2024年需对应收账款作出拨备7,043,413港元,2023年无此项拨备[33] - 2024年按金及预付款项总计75,316,381港元,较2023年的37,400,962港元大幅增加[35] - 2024年应付货款为7,359,087港元,较2023年的10,581,286港元减少;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538,037,261港元,较2023年的473,631,468港元增加[3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额约16.698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7.37亿港元减少3.9%[68] - 2024年公司实现纯利约3.072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2.753亿港元增加11.6%[68] - 2024年分销及销售开支约9.342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10.12亿港元减少7.7%[70] - 2024年研发产生的总开支约1.566亿港元,占营业额的9.4%(2023年:9.5%)[7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借贷约1.653亿港元,其中42.2%须于一年内偿还[72] - 2024年公司融资成本总额约610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120万港元减少[7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银行融资额度约6.312亿港元,其中约2.063亿港元已动用[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物约5.572亿港元,较2023年的约5.098亿港元有所增加,其中73.1%以人民币计值、12.5%以港元计值、13.2%以美元计值[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8.8%,2023年为32.0%[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约3.172亿港元,2023年约2.953亿港元[79] - 2024年集团共有1,450名全职雇员,2023年为1,481名;雇员酬金总额分别约为3.354亿港元及3.236亿港元[85] - 2024年9月24日已派付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6港元,董事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6港元,待股东批准后于2025年6月9日派付[8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可报告分部外部客户收益总额为16.6981677亿港元,其中眼科7.71489697亿港元、外科8.79902941亿港元、提供服务1842.4132万港元;可报告分部溢利总额为4.59528896亿港元,其中眼科2.09689673亿港元、外科2.37420025亿港元、提供服务1241.9198万港元[12] - 2023年可报告分部外部客户收益总额为17.36972134亿港元,其中眼科7.5503304亿港元、外科9.70400672亿港元、提供服务1153.8422万港元;可报告分部溢利总额为4.37505377亿港元,其中眼科1.88322734亿港元、外科2.40191454亿港元、提供服务899.1189万港元[14] - 2024年眼科及外科的分部营业额分别约占公司营业额的46.2%及52.7%[68] - 2024年公司旗舰生物药贝复舒®系列及贝复济®系列合并营业额约占总营业额的84.5%[68] - 2024年眼科为公司营业额贡献约7.715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2.2%[70] - 2024年外科录得总营业额约8.799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9.3%[70] 产品相关情况 - 公司专注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因工程药物rb - bFGF,bFGF系列合并营业额约占集团总营业额84.5%[41] - 2024年8月和9月,公司分别获NMPA批准不含防腐剂单剂量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0.3%)在中国注册及商业化[42] - 公司拥有六种在中国销售的商业化生物制剂,其中三种为国家一类新药,四种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41] - SkQ1产品2023年开发成本为249.7668万港元,2024年账面价值为3.44004639亿港元,较2023年的3.52618198亿港元有所下降[26] - 许可产品2024年开发成本为1.03924486亿港元,较2023年的7031.2529万港元增长;2024年账面价值为3.71837404亿港元,较2023年的2.80218468亿港元增长[26] - 适丽顺®相关知识产权及上市许可持有人权利2024年账面价值为1.01177843亿港元,较2023年的1.18874144亿港元下降[26] - 2023年集团有关若干知识产权的减值亏损为504.9442万港元[26] - SkQ1产品第二阶段三期临床试验取得正面结果,公司获眼科领域与SkQ1相关全球权利[45] - 适丽顺自2022年起成为集团核心产品及增长动力之一[46] - SkQ1产品临床开发及全球权利实际投资成本约3.44亿港元,占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11.5% [47] - 2024年中国境内中度至重度干眼症患者人数约1.116亿人[47] - 抗VEGF许可产品HLX04 - O已获多个国家批准开展三期临床试验,部分地区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及最后一名患者最后一次访视[48] - 与复宏汉霖共同开发抗VEGF许可产品最高承诺投资总额6700万美元(约5.203亿港元),实际投资成本约3.718亿港元,占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12.5% [50] - 2020年中国境内抗VEGF许可产品可治疗的4类病患人数约1580万人[5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管线有5种已商业化的不含防腐剂单剂量滴眼液,部分在研产品预计未来2 - 5年商业化[57] - 2024年8月和9月,公司分别获NMPA批准不含防腐剂单剂量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0.3%)在中国注册及商业化[58] - 截至公布日期,公司有16项研发计划处于临床前至临床阶段,其中4项眼科计划处于临床阶段[58] - 截至公布日期,公司持有100份专利证书或授权书,包括70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5项外观专利[59] 公司运营相关 - 公司珠海厂房建有生产rb - bFGF的生产线和先进的吹 - 灌 - 封生产线[60] - 公司第二间工厂2020年1月1日开始建设,原预计2023年完工,现预计2026或2027年完工,占地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8,000平方米[61] - 2024年5月,法院判令总承包商向公司支付约31,100,000港元作为违约赔偿,双方于7月上诉,9月已举行两次聆讯,法院未判决[63] - 2024年7月,公司附属公司收到广西万寿堂传票,公司否认指控并积极捍卫立场,11月已举行一次聆讯
亿胜生物科技:贝伐珠单抗研发推进加快,市场前景广阔
国元国际控股· 2024-12-27 11:1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位 5 12 港元 [31] - 再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 5 12 港元 [41]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受行业环境影响短暂下滑 随着贝伐珠单抗等创新药未来顺利推进 将推动公司业绩上升 预计 2024-2026 年收入分别为 16 82 亿 18 23 亿 19 82 亿港元 EPS 分别为 0 47 0 50 0 54 港元 [18] - 公司从 Mitotech 获得 SkQ1 滴眼液全球独家权益 目前正在进行 SkQ1 的美国三期临床试验 通过 VISTA-1 和 VISTA-2 与安慰剂相比 SkQ1 具有优秀的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 中国中重度干眼症患者人数约 0 89 亿 目前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 SkQ1 产品潜力巨大 [7] - HLX04-O(贝伐珠单抗)已经在美国 欧盟 中国 澳大利亚进行三期临床 且已于中国 拉脱维亚 澳大利亚及美国先后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预计于 2025 年递交新药申请 目前全球上市贝伐珠单抗产品均无湿性 AMD 适应症 湿性 AMD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 4 种适应症中国患者达到 1580 万 市场空间广阔 [25] 财务数据 - 公司 24 年中期综合营收 8 12 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减少 9 8% 眼科产品贡献了 375 500 000 港元的营业额 较去年同期减少 1 6% 外科产品录得 436 100 000 港元的营业额 同比减少 15 8% [14] - 2024-2026 年收入预计分别为 16 82 亿 18 23 亿 19 82 亿港元 EPS 分别为 0 47 0 50 0 54 港元 [18] - 2021 年总收入为 16 37 66 亿港元 2022 年为 13 18 00 亿港元 2023 年为 17 06 56 亿港元 2024E 为 16 82 00 亿港元 2025E 为 18 23 00 亿港元 2026E 为 19 82 00 亿港元 [20] 研发进展 - 贝伐珠单抗药物研发加快推进 目前全球上市的贝伐珠单抗产品均无湿性 AMD 适应症 中国境内该等 4 类病患人数达到 1580 万 预计许可产品的潜质市场规模巨大 [17] - SkQ1 已经取得全球独家权益 将进入第三阶段实验 [24] - 公司与复宏汉霖共同开发产品重组抗 VEGF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HLX04-O [29]
亿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61.HK)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
2024-10-31 08:5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物制药行业、医药行业 [1][3] - 公司:益生生物科技,是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因工程药物BFGF的生物制药企业,拥有六种基因工程药物在中国上市销售,还有多元化产品组合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业绩 - 2024年集团收入16.70亿港元,同比下滑3.9%;净利润3.07亿港元,同比增长11.6%;资产负债率0.29,净资产收益率14.5%;净利率由15.8%提升到18.4%;基本每股收益0.54港元,同比增长12.2%;每股股息0.12港元,同比增长33.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57亿港元,同比增长9.3%;研发支出1.57亿港元,占总收入的9.4% [4] - 营收主要由眼科、外科及提供服务组成,2024年三者收入占比分别为46%、53%和1%;眼科收入增长2.2%为7.72亿港元,外科收入下滑9.3%为8.80亿港元,服务收入增长59.7%为0.18亿港元;眼科贡献利润2.10亿,外科贡献2.37亿,服务贡献0.12亿;被复苏系列产品收入贡献达5.86亿港元 [5] 发展里程碑 - 主要临床项目:有四个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项目,被罚注单抗玻璃体注射剂在全球进行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且完成最后一名患者的最后一次访试,阿奇酶素D眼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待外部专家审查,SKQ1D眼液在美国完成第二阶段三期临床试验且顶线数据已于2021年发布、2022年完成收购并正在进行CMC技术转移,环胞素D眼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6] - 产品获批:丹剂量不含防腐剂帝夸林索纳滴眼液及0.3%玻利酸纳滴眼液在中国获批上市,丰富眼科产品组合并加强市场地位 [7] - 荣誉:荣登2024福布斯亚洲中小上市企业榜200强,荣获中国卓越I - 2最佳资本市场沟通奖及最佳数字化投资者关系奖;背负书连续6年荣登中国医药品牌榜,荣获2024年度升华生物药品优秀品牌 [7][8] - 产能扩张:全新吹灌风生产线投入使用,提高单剂量背负疏低演业生产能力;新的沿用凝胶生产线基本完成建设,预计2025年投产 [8] - 专利与研发基地:拥有100项专利,包括70项发明专利、15项使用新型专利以及15项外观专利;在中国珠海、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及新加坡设立多个研发基地 [8] 应对挑战与策略 - 应对集采等政策:2024年中国内地医药行业面临集中采购政策等重大阻力,公司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加强成本控制,发挥研发创新和运营效率优势,推动业绩稳健增长;扩大销售网络,增强销量;调整财务数据分类;代理不同产品,从多剂量向单剂量品种转变 [3][10][11][19] - 未来策略:以创新为主,保持与2024年类似的谨慎增长;未来三年有不同项目进入IND和临床阶段,会进行资金分配支持研发;分红策略是逐步增加分红百分比 [11][16][17] 产品竞争力与市场策略 - 被罚诸丹康项目:按整体进度今年仍会报告BLA,美国预计在今年底或2026年初有进展 [12] - SKQ1:对肝眼的影响通过线粒体,MOA在市面上无真正竞品,其他产品获批对其影响不大,保持在肝眼市场的优势 [18] - 市场竞争策略:对于产品价格暂不直接讨论,会根据产品定位、定价和竞争力争取市场份额,已为产品市场投入策略做充分准备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3年财务数据调整涉及服务收入、销售成本和其他收入类别,是因2024年定义转换为三项项目,反映了业务板块分类的变化 [11] - 新厂建设预计在2026年底至2027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折旧在其被分类为物业、厂房及设备后开始 [15] - 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增长带来新机会,对公司增长和利润影响较小,且将长期维持此状态 [15] - 销售成本下降,未来成本结构基本维持现状,随规模扩张管理成本可能略有下降 [16] - 公司有5.5亿现金,银行贷款同比增长80%,未来三年主要资金需求在二厂建设和研发品种进入临床阶段 [20][21][22] - 公司早就在研发方面使用AI提高效率,但AI不会替代所有工作,集团会根据其成熟度更好地利用它 [23] - 公司从2015年开始介入被罚诸和SKQ1等创新项目,已投入近十亿港币,若被罚诸成功,创新产品成功率将超50%,会给股东带来良好回报 [28]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02 17:08
财务表现 - 营业额为811,63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899,359千港元下降[7] - 毛利为724,612千港元,毛利率为89.3%[7] - 分銷及銷售開支為450,305千港元,較去年同期520,663千港元下降[7] - 期內溢利為157,440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為27.74港仙[7] - 其他全面收益中匯兌差額為負41,016千港元[7] - 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97,380千港元[11] - 应收款项减值虧損為7,191千港元[11] - 訴訟申索之收入為21,153千港元[11]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為131,664千港元[11] 资产负债情况 - 總資產為2,965,806千港元,較去年年底2,827,558千港元增加[8,9] - 流動資產淨值為563,430千港元[9] - 資產淨值為2,015,480千港元,較去年年底1,923,777千港元增加[9] - 存貨總額為58,217千港元,較上年末減少4,605千港元[43] - 應收貨款總額為612,619千港元,較上年末增加45,311千港元[45] - 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中包括應計銷售及營銷成本約424,200,000港元[49] - 應付貨款總額為11,786千港元,較上年末增加1,205千港元[50] - 本集團獲得非循環銀行融資約383,800,000港元,其中已動用約148,300,000港元[51] - 應付可換股貸款總額為197,072千港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為181,845千港元[57][58] 业务发展 - 研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市場拓展和並購等方面的新策略[1,3,4] - 用戶數據和未來業績指引等方面的信息[1] - 本集團擁有六種於中國銷售的商業化生物製劑「bFGF系列」[68] - bFGF系列三種為國家一類生物製劑,四種被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目錄[73] - 於回顧期間,bFGF系列的合併營業額總計佔本集團總營業額約86.4%[73] - 本集團獲NMPA批准不含防腐劑單劑量地誇磷索鈉滴眼液在中國註冊及商業化[73] - 適麗順®自二零二二年起成為本集團的核心產品及增長動力之一[73] - 本集團擁有兩款口腔護理產品Carisolv®齲齒凝膠及伢典醫生漱口水[73] - 本集團進一步從事一系列產品及醫療器械的營銷及銷售[73] 研发及生产 - 本集團擁有物業、廠房及設備、開發費用、已收購無形資產、建設新工廠及擴建現有工廠的資本承擔合共256,650千港元[69] - 本集團正在進行多項於臨床計劃不同階段的項目研究及開發[74] - 用於治療乾眼症的SkQ1產品的第二階段三期臨床試驗取得正面結果[76] - 本集團已獲得SkQ1相關的專利轉讓及許可協議,擁有全球市場的獨家權利[76] - 與上海復宏漢霖共同開發用於治療濕性AMD的抗VEGF許可產品[77] - 本集團珠海廠房建有先進的吹-灌-封生產線,可用於生產不含防腐劑單劑量藥物[85] - 本集團正在建設第二間工廠,但由於總承包商違約而延期[85] - 本集團目前持有合共89份專利證書或授權書[84] 市场拓展 - 本集團在中國部署43間地區銷售辦事處網絡,擁有逾1,280名銷售人員及營銷代表[80] - 本集團的治療產品在覆蓋中國主要城市、省份及縣城的逾13,500家醫院及醫療機構以及約1,800家藥房被開具處方[80] - 本集團正在執行臨床觀察計劃、覆蓋中國較低線城市、培養輔助銷售渠道及培育使用醫療科技電子平台等計劃以提升競爭力及擴闊客戶群[81] 公司治理 - 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珠海億勝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榮登多項企業創新及經濟貢獻榜單[79] - 本集團的旗艦生物藥貝復舒®連續六年榮登中國醫藥品牌榜[79] - 公司董事及行政總裁持有公司股份權益及淡仓情況[106][107][110] - 公司主要股東及其他人士持有公司股份權益及淡仓情況[108][110][111] - 公司於回顧期間購回公司股份的情況[112] - 公司遵守上市規則企業管治守則的情況[113] - 公司審核委員會已審阅公司中期財務報表[114]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06港元[115][116] - 公司董事進行證券交易已遵守標準守則[117] - 公司董事會及委員會成員構成[118][119] 其他信息 - 本集團於二零二四年七月三十一日悉數償還應付可換股貸款[71] - 本集團主要管理人員(董事)於回顧期間的薪酬為3,670千港元[70] - 本集团启动为期五年的研发计划,以进一步加强其研发能力及其在眼科领域的地位[82] - 本集团拥有重组蛋白(尤其是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技术平台[82] - 建立吹-灌-封平台构成本集团的部分核心竞争力[82] - 本集团目前在珠海、波士顿、伦敦及新加坡拥有多个研发基地[84] - 本集团与广西万寿堂药业有限公司就独家销售代理协议发生诉
亿胜生物科技(0106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18:56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811,63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99,359千港元减少9.8%;期内溢利为157,44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9,811千港元减少7.3%[2]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9.3%,净利率为19.4%,股本回报为7.8%;2023年同期毛利率为90.1%,净利率为18.9%,股本回报为9.4%[2]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7.74港仙,摊薄每股盈利为26.90港仙;2023年同期基本每股盈利为29.72港仙,摊薄每股盈利为28.80港仙[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 - 40,09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75,179千港元;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17,34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4,632千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87,01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8,897千港元;毛利为724,61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10,462千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57,440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69,811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17,349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94,632千港元[9] - 2024年上半年已付股息为25,539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4,266千港元[9] - 2024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97,38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04,855千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眼科外部客户收益为375,560千港元,外科为436,070千港元,总额为811,630千港元;2023年同期眼科为381,569千港元,外科为517,790千港元,总额为899,359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眼科可报告分部溢利为110,309千港元,外科为123,779千港元,总额为234,088千港元;2023年同期眼科为102,136千港元,外科为131,014千港元,总额为233,150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97,380千港元,2023年为204,855千港元[17] - 2024年上半年2.348亿港元及9890万港元收益源自向两名客户销售,2023年同期为2.41亿港元及1.032亿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亏损总计3134.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634.8万港元[23]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344.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943.6万港元[23]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计算中,存货成本为8378.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782.5万港元[24]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574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6981.1万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之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5952.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7184.6万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67547170股,2023年同期为571307122股[29]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摊薄盈利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592970898股,2023年同期为596730850股[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营业额约8.11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8%,溢利约1.57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3%[72] - 眼科及外科的分部营业额分别约占公司营业额的46.3%及53.7%,旗舰生物药贝复舒®系列及贝复济®系列合并营业额约占公司总营业额的86.4%[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眼科营业额约3.75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6%,外科营业额约4.3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8%[73] - 回顾期分销及销售开支约4.50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5%,行政开支约1.02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3][74] - 回顾期研发总开支约5350万港元,占营业额的6.6%,其中约4110万港元已资本化[75]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965,80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27,558千港元增加4.9%;总负债为950,32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03,781千港元增加5.2%;资产净值为2,015,48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23,777千港元增加4.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98,41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9,845千港元增加17.4%[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1.68,2023年12月31日为1.54;资产负债比率均为0.3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578,172千港元,流动资产总值为1,387,634千港元;流动负债总额为824,204千港元[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563,43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4,533千港元有所增长[8] - 2024年6月30日总负债为950,326千港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903,781千港元[8]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015,480千港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1,923,777千港元[8] - 2024年银行借贷为68,829千港元,较2023年的36,057千港元有所增加[8]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为1,529,71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42,847千港元[20] - 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为37177.7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454.1万港元[30] - 2024年6月30日其他无形资产账面值为10.5860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54838亿港元[31] - 含SkQ1滴眼液2024年6月30日开发成本约3.45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3.526亿港元;含抗VEGF医药产品2024年6月30日开发成本约3.10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2.802亿港元;适丽顺®相关知识产权及上市许可持有人权利2024年6月30日账面值约1.08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1.189亿港元[31]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可换股贷款总计4.144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821亿港元[3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指定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上市股本投资为2.067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455亿港元;非上市股本投资为1.48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613亿港元[3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指定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非上市股本投资为48.9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6万港元;上市股本投资为220.4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18万港元[35]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58,21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2,822千港元[39]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666,59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5,420千港元[39] - 2024年6月30日按金及预付款项总计43,44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7,400千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中,应付货款为11,786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约424,20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应付货款为10,581千港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约390,100,000港元[4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获得非循环银行融资约383,800,000港元,已动用约148,30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获得约394,400,000港元,已动用约105,400,000港元[42] - 应付可换股贷款本金总额150,000,000港元,年利率1.9%,转换价为每股股份5.9港元[43][44]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可换股贷款债务部分为181,845千港元,转换部分为15,227千港元,总计197,07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债务部分为180,460千港元,转换部分为15,227千港元,总计195,687千港元[46] - 2024年6月30日法定股本中每股面值0.1港元之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000,000,000,金额为100,0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股份数目为1,000,000,000,金额为100,000千港元[4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567,540,000股,金额为56,754千港元,较2023年1月1日的571,603,000股减少4,063,000股[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购回35,000股股份,总代价约83,000港元,已注销45,000股股份[48] - 2024年6月30日,上市股本投资第一层级公平值为22,87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635千港元减少6,756千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非上市股本投资第二层级公平值为15,31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979千港元增加340千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可换股贷款第三层级公平值为41,44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1,821千港元减少378千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本承担已订约但未拨备金额为256,65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5,347千港元减少38,697千港元[5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物约5.984亿港元,银行借贷约1.247亿港元,融资成本总额约340万港元[7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获得银行融资约3.838亿港元,其中约1.483亿港元已被动用,资产负债比率为32.0%[7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本承担约2.567亿港元,概无重大或然负债[81][82]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为161,83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40,978千港元[10]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31,66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55,006千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0,824千港元,2023年为106,799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949千港元,2023年为-71,619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96,789千港元,2023年为-23,412千港元[11] 股息分配 - 2024年中期每股普通股股息为6.0港仙,2023年为4.5港仙[2] - 董事会于2024年8月26日决议宣派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6港元,2023年同期为0.045港元[27] - 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8月26日决议,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6港元,2023年同期为0.045港元,将于2024年9月24日派付[101]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以及开发、制造及销售生物药品[12]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外部客户收益仅
亿胜生物科技(01061.HK)投资者推介会
2024-05-23 00:10
公司业务 - 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因工程药物RBBFGF,已有6种基因工程药物在中国上市销售[1] - 公司拥有全球首款BFGF产品BFGF冻干粉,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医药品牌榜[2] - 公司在2015年启动了增进计划,投入新品种研发并在全球启动了临床试验[3] - 公司目前的在研管线有16项,其中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有4项FDA三期临床项目[6] 销售情况 - 公司2023年收入增长了29.5%,达到了17.07亿港币,新利润增长了22.1%,达到了2.75亿港币[9] - 公司2023年收入中44%来自眼科,同比增长36%,利润增长16%;外科收入占56%,同比增长25%,利润增长19%[10] 产品和市场 - 公司拥有一系列进入全球后期临床试验阶段的first-in-class以及best-in-class的产品,有望带来长期增长动力[12] - 公司的核心产品BFGF细胞因子系列毛利接近90%,是公司最核心的盈利来源[15] - 公司在眼科领域已上市产品覆盖眼表疾病、视网膜疾病和近视等多个领域[8] - 公司产品线不断丰富,新产品推出是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18] - 公司渠道不断扩张,覆盖省级到镇一级市场,产品知名度和口碑良好[18] 产品特点 - 公司产品具有强大的战胜修复功能,适应医美领域需求[21] - 公司产品凝胶制剂舒适性好,受到消费者和临床医生欢迎[23] - 公司产品在改善微型网方面表现出色,对色斑和皮肤水分感光度有好处[24] - 公司产品在湿疹和皮肤屏障修复方面表现良好,能够减少皮肤炎症和湿疹频率[25] 市场表现 - 公司在眼科生产因子领域市场占有率高达70%,产品迭代更新快[28] - 公司在眼科和皮肤领域有完整的产品线布局,不断进行研发和拓展[30] - 公司通过自主控制原料生产线等方式,有效控制产品成本,保持稳定的毛利率[32] 负面信息 - 公司市场表现不如预期,PE方面表现不佳[34]
亿胜生物科技.m4a.
华安证券· 2024-05-22 14:56
公司概况 - 公司是眼科创商修复领域的领先者以及全球肿瘤领域的重要参与者[1] - 公司的发展愿景是成为眼科创商修复领域的领先者以及全球肿瘤领域的重要参与者[8] 业绩及产品 - 公司的收入中,44%来自眼科贡献,眼科分部同比增长36%收入、16%利润[7] - 公司的业绩在2023年增长了22.1%,达到了港币2.75亿[7] - 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眼科产品和皮肤科产品,涵盖多种疾病治疗[6] - 公司在中国的皮肤科处方药品类里,外用凝胶连续多年销售额排名第一[6] - 公司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包括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产业扩增和全球发展[2] - 公司在2021年的SKQ1治疗肝炎症产品在美国的Vista2中获得了积极成果[4] - 公司拥有一系列进入全球后期临床试验阶段的first-in-class以及best-in-class的产品[8] - 公司目前有超过十个研发产品,其中四个主要集中在眼科领域[9] - SKQR在美国已完成一千例以上的三期临床,用于治疗肝炎症的创新药[9] - 预计SKQ1可能在今年底启动,明年完成上市[10] -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费用都在10%以上,有时甚至达到百分之二十多[11] - 公司主要产品收入来源80%以上来自BFGF细胞硬子系列,毛利接近90%[11] 市场及发展 - 公司计划全年销售增长为两位数[13] - 眼科产品是公司增长最快的领域,背弧树系列产品将继续拉动增长[13] - 公司产品不断丰富,渠道不断扩张,市场口碑良好,销售团队发力[15] - 公司在眼科、肝眼、医美等领域的产品推广和学术研究取得成功,有望继续增长[16] - 公司在眼科领域拥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24] - 公司产品经过三代迭代,优势明显,价格竞争力强[24] - 公司在外科领域市场占有率约为30%以上,产品线较多[25] - 公司在眼科和皮肤外科领域布局不断完善,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皮肤再生等领域[26] - 公司在肿瘤领域投入多家公司,主要关注快速检测和新型免疫肿瘤治疗药品[26] 财务及战略 - 公司通过控制产品成本和不断扩大产能,保持稳定的毛利率和现金流表现[27] - 公司在眼科和外科领域不断布局和拓展产业链,是一个稳定现金流和持续增长的企业[28] - 公司对市场PE表现不满意,但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新产品和增长可期待[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