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机器人+车端核心标的推荐
小米集团小米集团(HK:01810)2025-04-15 22:3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及汽车供应链[1][2][6][9] * 核心公司为小米及其供应链企业(无锡振华、拓普集团、祥鑫科技、京段科技等)[3][4][5][6][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智能驾驶与车型周期 * 车企竞争格局处于爆发阶段 车端(15万-40万价格带)规模化优势明显 带动供应链弹性增长[1] * 小米SUV车型即将上市 预期车展亮相新产品 营销周期启动[9] 人形机器人布局 * 小米2022年发布CyberOne仿生机器人 具备技术储备 工厂场景已应用工业机器人[2] * 小米硬件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极强 生态协同(手机+IoT)可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7][8] * 供应链企业(如无锡振华、拓普)可能转型参与机器人硬件降本[6][7] 供应链企业表现 * 无锡振华: - 小米收入占比从2023年7%提升至2024年20%+ 配套工厂落地廊坊[3] - 2024年利润预期5亿 上修至5.5亿(充压键放量+上汽需求修复) 估值18倍[4] * 拓普集团: - 受益小米放量 特斯拉标签外新增小米增长极[5] - 与小米合作紧密 潜在机器人供应链转型机会[6] * 其他标的:富特科技、摩素科技、华阳集团、经纬恒润、德赛西威等进入快速放量期[5][10] 其他重要信息 * 市场关注标的:晶阳股份(方案修改阶段)、京乱科技、众大利德浩能(硬件降本合作)[6][7] * 板块短期承压 主因业绩期轮动 长期看好AI+自驾+机器人主线[9] * 建议关注:京段科技、振宇科技、中大利德、豪能股份、护光科技等[10] * 对比车企:华为、小鹏与小米同属智能驾驶与机器人迭代领先阵营[10] 数据与单位引用 * 无锡振华小米收入占比:2023年7% → 2024年20%+[3] * 小米销量目标:官方口径35万辆 冲刺40万+(接近50万)[3] * 无锡振华利润:2024年预期5亿 → 上修至5.5亿[4] * 估值水平:无锡振华18倍P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