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餐饮行业 - 公司:海底捞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门店运营 - 2024年新开自营门店59家、加盟门店3家,关闭70家经营不佳门店,大中华地区共1368家海底捞品牌门店,含13家加盟门店[1] - 2024年海底捞餐厅整体门店翻台率4.1次/天,高于去年同期3.8次/天;一线城市翻台率4.0,二线城市4.1,三线及以下城市4.0,港澳台地区4.3;同店翻台率4.1,去年同期为3.8[11] - 2024年自营门店接待顾客总数超4.15亿人次[1] - 2024年新开店平均翻台率4.4次/天,优于老店表现[2] - 2025年预计海底捞新开店在中单位数比例增长基础上争取开更多优质新店,采用自下而上提报开店机制,将加盟商拓店纳入整体规划[2] 新品牌孵化 - 2024年启动红十六计划,已孵化11个子品牌共74家门店,经营形态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其他餐厅收入大幅提升39.6%[1] - 燕青烤肉铺子已开40家门店,三店月均收入80万以上,绝大多数门店持续盈利;另有三到四个品牌获众多店经理认可,将进入下一步推广计划[19] 经营举措 - 差异化经营:根据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和食材供应调整菜品和小料台搭配,推出区域性菜品并推广至全国;2025年重点打造鲜茄系列荤菜和时令菜品系列;推出包间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等特色场景门店,提供个性化服务体验[3] - 精细化管理:执行低底薪、高分红薪酬政策,优化考核机制,绑定门店经营成果与管理者收入;实行双管店、多管店模式,提升管理能力;年末推行专属客户经理工作[4] - 品牌升级:2024年进行全面品牌升级,发布新口号“一吃海底捞,马上没烦恼”,推出全球代言人小捞捞及品牌歌曲;3月20日举办30周年火锅音乐节,未来每年3月推出海底捞生日月活动[6] - 产品开发:通过非遗挖掘、产品溯源、团标认证等强调安全与品质双保障,菜品贴合健康趋势;2024年新品如库伦贝尔草原肥牛卷、酸辣薄切牛肉、雷山酸汤锅等受顾客好评;采购团队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实现新品规范化、规模化生产[7] - 加盟模式:建立涵盖资质审核、运营能力评估、长期发展匹配度的三轮筛选机制,加盟商审核通过率较低;超70%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截至2024年底完成13家加盟门店审核与落地;未来秉持质量优先、稳中求进原则,稳步推进优质加盟网络布局[8] - 数字化运营:开发AI智慧巡检系统,覆盖所有海底捞门店,识别准确率超95%,门店满意率超98%且全年无差评;自主研发HiHi系统APP端阅读点击量超2万次;推进AI智能体机器人建设[9] 财务表现 - 2024年集团整体营业收入427.55亿元,其中海底捞餐厅收入403.98亿元,占比94.5%;其他餐厅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20.4%,占比2.9%[10][11] - 2024年海底捞餐厅整体客单价97.5元,同比下降1.5元,主要因消费结构变化[10] - 2024年核心净利润62.3亿元,去年同期52.46亿元,同比上升18.7%;净利润47亿元,同比上升4.6%[11] - 2024年原材料及耗材162.11亿元,占收入37.9%,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因原材料及易耗品采购价格下降;人工成本141.13亿元,占收入33%,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因提高员工综合薪资福利水平并补充部分岗位人员;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4.26亿元,占收入1%,同比相对稳定[1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27.8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8.96亿元,主要由于年内股利分配影响;拥有货币资金78.49亿元;全年资本支出13.09亿元,包括开新店4.17亿元、老店翻新及资产升级6.32亿元、总部建设2.5亿元[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毛利率方面,2024年较2023年上涨3个百分点,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下降和采购模式优化;2025年希望维持在合理水平,通过优化菜品结构、供应链规模化效应及成本控制措施实现,同时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并调整采购策略[15][16][17] - 人工费用率方面,不会单纯优化人工费用比,而是在保证顾客满意度前提下提升管理效率;推出多管店计划,优秀店经理可管理多家门店,发挥管理经验、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普通员工层面重点是灵活用工,精准排班[24][25] - 股东回报方面,2024年全年派息率为95%,公司制定分红政策会综合考虑经济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需求,确保业务增长可持续性与股东回报平衡[26] - 客单价方面,2024年平均客单价较2023年下降1.5元,但2024年下半年对比上半年涨了0.3元;执行差异化定价策略,围绕不同商圈和时段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展望未来客单价呈相对稳定趋势[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