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富瀚微(300613) - 2025年4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300613富瀚微(300613)2025-04-16 19:0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销售收入 17.90 亿元,同比下降 1.76%;销售数量 1.6 亿片,同比增长 13.89%;归母净利润 2.58 亿元,同比上升 2.04% [3] - 专业视频处理产品销售收入 12.04 亿元,智慧物联产品销售收入 2.78 亿元,智慧车行业务销售收入 2.37 亿元,技术服务及其他销售收入 0.71 亿元 [3] 行业趋势与市场情况 - 公司判断 2025 年下游行业增速相对平稳,25Q1 表现预计与 24Q1 相似,之后逐季改善,季节性规律与去年接近 [4] - 目前下游客户库存相对健康,去年和今年一季度都做了库存控制措施 [5] - 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直接影响有限,中国反制关税使部分国产化程度低的品类如车规芯片获价格竞争优势,后续实际影响需观察评估 [6] - 公司产品出口到美国终端占比很小,关税基本不影响业绩 [7] - 国内汽车行业 2024 年进入洗牌阶段,智能驾驶在新车中渗透率持续提升,洗牌后头部企业智能驾驶业务竞争优势更突出 [8] - 安监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由几家头部厂商主导,同质化传统产品面临价格竞争压力,新功能和新产品需求为行业注入增长动力 [32] - 安监领域价格竞争压力相对消费电子行业有限,随着边缘计算对大算力芯片需求提升,技术门槛将抬高,可能使部分厂商退出,形成更稳定市场结构 [33] 各业务板块情况 智慧车行业务 - 2024 年车载业务显著增长,前装车载业务表现突出,得益于前几年积累方案落地产生效益 [8] - 2025 年将推出 MIPI A - PHY 解决方案,上海车展将展示新方案核心芯片 [8] - 车规芯片产品逐步获得客户认可,车厂对方案切换进度可能加快 [9] - 车载 ISP 芯片毛利率相对稳定,价格压力有限,客户导入速度加快,2025 年业绩取决于 23 - 24 年客户导入成果 [31] 穿戴类产品 - 最新研发的 MC6350 芯片处于多个头部客户送样测试阶段,具有 AI - ISP 技术夜视功能突出、功耗控制优、体积紧凑等特点 [10][11] 机器人 ASIC 芯片 - 已量产一款专注工业视觉应用的高响应速度产品,面向实际工业应用场景,正跟进后续订单 [12] - 人形机器人市场未形成统一标准,行业处于产品形态模糊阶段,公司暂无法针对未明确市场需求开展新产品研发 [12] - 量产的 ASIC 芯片在工业场景算力要求不高,工厂设备可将高算力任务分配到上位机处理 [13] 产品布局与技术发展 - 认为 AI 眼镜和 AI 玩具将最先实现商业化落地,未来生活用品将逐步 AI 化,中高端 AI 产品需具备图像和视频处理能力 [15] - 2025 年新品规划:专业安监领域上半年推出 4K 高清 AI IPC 消费级产品;消费电子领域下半年推出采用先进工艺芯片产品,面向高端可穿戴设备;边缘计算领域年底或明年初推出高算力先进制程边缘推理芯片,算力数十 Tops,优先在商用领域落地 [15][16] - 新产品将提升工艺节点水平,除上半年 IPC 芯片外,采用先进制程新品将在年底至明年年初发布,随着 AI 发展,端侧芯片算力需求提升,应用需求复杂化促使向更高级工艺制程发展 [17] - 公司重点关注边缘侧和终端侧算力需求,随着大模型发展,边缘和终端侧算力需求将爆发式增长,公司将加强安监产品 AI 处理能力,认为商业化落地先集中在功能型机器人设备 [19] - 公司坚持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定义芯片规格,大型 SOC 芯片设计成功关键在于实际性能、功耗控制和成本价格竞争力 [22] 公司策略与规划 - 对业务增长有信心,相信业务发展能使转股价目标有望达到,即便股价不支持转股,公司也有稳健财务基础满足资金需求 [14] - 积极布局安卓市场,计划在家用机器人设备、智能显示屏等领域开展业务,基于自身下游资源和竞争优势拓展应用场景,首要目标是切入并建立立足点 [18] - 坚持与 AIoT 领域主要厂商深度合作,共同探讨产品需求和应用场景,销售策略借鉴行业经验,构建应用生态、加强与终端客户互动 [23] - 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是必然趋势,从业务拓展和供应链建设两个维度推进海外业务,落实国际化战略 [24] - 供应链方面与海外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等环节合作,未来从原产地等方面考量,以国际化公司方式运营海外业务 [25] - 安监产业链因国产化率达 90%,挪到海外不易,且美国政策多变,暂未针对关税豁免政策对产业链安排作出调整指示 [26] - 毛利率受成本端和销售端因素影响,成本端封测代工和存储环节平稳,销售端部分产品面临竞争压力,产品凭图像处理芯片性能优势以性价比参与竞争 [28] - 研发支出达销售收入 20%左右,一方面内部扩张招人增强研发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基金对外投资创新技术公司获取新技术 [29] - 2025 年营收目标相比去年增长,最好突破 2022 年历史高点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