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2025,量产元年
300024机器人(300024)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人形机器人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定义与技术集成:人形机器人是仿生机器人,外观与人类高度相似,具备复杂结构、传感驱动和控制系统,可模仿人类动作、表情和互动,有认知和决策功能,集成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1] - 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1973 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开发出首款人形机器人为早期发展阶段;2000 年初本田、2013 年波士顿动力推出产品;2016 - 2020 年为高动态发展阶段,波士顿动力改进产品、Ubition 机器人亮相春晚并发布第二代产品;2021 年至今各大初创型厂商推出产品[2] - 形态分类:可分为轮式、足式和通用人形机器人三类,轮式节能且平衡性好,足式强调腿部运动能力,通用人形机器人最像人,强调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适用于家庭、教育和商用场景[3] - 应用场景:分为 2B2G 和 2C,公共政务场景实现难度大但市场空间不大,政务、康复训练、医疗服务和汽车制造等 2C 和 2B 场景市场空间大,2B 场景对运动复杂度和运动控制能力要求高[4] - 核心零部件:肢体核心环节包括旋转关节、线性关节、感知系统和灵巧手,旋转关节核心零部件有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力矩传感器和轴承;行星滚珠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和柔性触觉传感器技术壁垒高且国产化率不足 20%,受限于精密制造工艺、核心材料依赖进口和技术积累不足[5][6] - 发展阶段与技术路径:分为具体任务和单个场景阶段、以巨神智能为代表强调泛化性和多场景适配的阶段;大模型基础路线有四条,多模态大模型是未来主要研究方向,大语言模型加视觉基础模型是最成熟路线,国内外近两年推出多个相关研究项目或产品[7][8] - 政策支持:国家层面有五条相关政策,地方层面也发布了很多政策,如深圳发布行动计划、工信部发布发展意见,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人形机器人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9] - 市场情况:2024 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约 200 起投融资事件,人形机器人赛道最热门,融资总额超 71 亿元,金额占比 49%;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4 年的 115 亿元左右增长至 2030 年的 4500 多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80%;全球行业处于研发向量产过渡早期阶段,2024 年中国以技术验证和供应链准备为核心,核心零部件成本高,预计 2025 年进入规模化量产拐点,量产能力达 20 - 30 万台,成本下降 30% - 40%,应用场景先在工业化场景落地[10][11] - 商业化限制因素:技术成熟度不足导致场景适配性受限,复杂场景中智能化水平与实际需求有差距,依赖大模型长时间训练;成本和售价失衡,用户难以承受高成本;法律法规缺失,存在安全风险和伦理争议,难以通过上市认证和销售许可;供应链产能瓶颈和量产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且全球产能不足[12][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