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新能源车、AI眼镜、AR眼镜、全球农业 - 公司:比亚迪、天悦、ST、Meta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碳化硅在新能源车领域 - 核心观点:碳化硅在新能源车应用优势明显,需求增长快且渗透速度加快,有望改善行业供需关系 [1][2][3][4] - 论据:碳化硅材料具有宽禁带、高电子漂移率、高导热率和高击穿电场等优势,能为应用系统降本增效;ST测算碳化硅逆变器效率比IGBT逆变器高3.4%左右,可提升续航、节省电池成本;2024年新能源车应用中超12%车型上了800V快充,其中碳化硅车型约占80%;预计比亚迪2025年新增90万台800V和1000V车型,2026年新增180万台,对应分别增加15万片和30万片六寸碳化硅需求 全球农业对碳化硅行业影响 - 核心观点:全球农业经营压力可能为国内碳化硅厂商带来转单需求,放缓行业价格下降速度 [5] - 论据:全球农业资产负债率达95%,每季度亏损3 - 4亿美金,若出现现金流或资产负债率问题,可能使国内厂商获得更多需求转单 碳化硅在AI/AR眼镜领域 - 核心观点:看好碳化硅在AI/AR眼镜技术路线的确定性,碳化硅波导在显示效果和重量上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6][7][9][10][11][12][13] - 论据:从物理学角度,碳化硅基底的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技术全方位领先;Meta的Orion原型机采用该技术;玻璃基底的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在解决彩虹纹和重量参数上弱于碳化硅基底;碳化硅波导在显示效果和重量上有绝对优势,成本降本确定性高;预估AR眼镜成本与可穿戴产品相当,但应用场景更广;AI/AR眼镜市场对碳化硅需求大,天悦若做到600万副眼镜配套碳化硅,至少有60亿收入体量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目前国内六寸碳化硅产能超100万片,约占全球产能50% [4] - 光波导作用是对光源传输的图像进行成像放大,AI眼镜光学模组需在显示效果、体积、重量、功率功耗和成本等方面平衡 [8] - 现有的量产光波导方案按成像原理主要分为几何正面光波导和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采用刻蚀路径能达到较好效果和成本平衡,有玻璃基材和碳化硅基材两种 [8] - 玻璃基底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降纹速度可能最快,其次是几何正面光波导和碳化硅基底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 [10] - 制作波导线价格接近800元人民币,预估AR眼镜成本分别为2400元和3600元(弹幕显示和高目显示方案) [12]
天岳先进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