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拉丁20250424
688179阿拉丁(688179)2025-04-25 10:4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科研试剂行业、生物试剂领域 - 公司:阿拉丁公司、美国默克、奥科、武汉景轩、飞鹏生物、雅酶、百通公司、雅美生物、西格玛公司、原液公司、沃克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4 年阿拉丁公司营业收入 5.33 亿元,同比增长 32.4%;扣非净利润 9,742 万元,同比增长 16.7%;毛利率 63.56%,净利率 21.7% [3] - 2025 年第一季度,合并营业收入 1.30 亿元,同比增长 32.2%;归母扣非净利润 2,381 万元,同比增长 41.9%;毛利率 62% [3] - 2025 年 Q1 单体化学试剂业务收入增长 8%,利润增长 14%,生物试剂业务收入增长 32%,预计全年单体化学试剂业务收入增长 15%-20% [4][17] 费用支出与利润 - 2024 年资产减值损失约 940 万元,信用减值损失约 100 万元,利息支出约 720 万元,海外开发费用和生物公司亏损分别接近 1,000 万和 2,000 万,总计约 5,000 万,导致利润徘徊在一亿左右 [4][5] - 2025 年计划压缩费用提高利润,通过控费和扭亏措施预计全年利润改善 [2][5][17] 海外市场开拓 - 与美国默克签署代理协议,经销商增至 7 家,奥科进入后订单增长迅速,预计 2025 年收支平衡 [2][6] - 加强销售团队赋能和促销,加快存货周转率,降低存货减值准备计提 [2][6] - 积极拓展欧洲市场,通过爱尔兰和德国仓库补货,减小美国市场波动影响 [11] - 一季度美国、爱尔兰、德国备货销售额约十七八万美元,预计 4 月订单加快,全年达三四百万美元可盈亏平衡 [13] 生物板块投资与合作 - 加强外延式投资,投向武汉景轩、飞鹏生物、雅酶等项目,与百通战略合作促进研发协同 [7] - 收购雅美生物,年销售额 5,000 多万,利润近 1,000 万,双方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丰富,产品开发合作紧密,产生协同效应 [4][14] - 预计使生物试剂板块尽快打平甚至盈利 [7] 未来主要任务 - 降低存货减值准备、利息支出,加快海外市场扩张和生物试剂外延式扩张,预计即使收入低增长也能显著提升利润 [2][8][9] 市场影响因素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调整可能影响科研试剂行业竞争格局,具体效果待观察 [10] - 4 月以来因友商产品涨价或断货,阿拉丁订单环比增长约 10%,同比增长 15%-20%,与沃克签署国内代理协议加速国产替代 [2][11] 控费措施与毛利率 - 促销新产品减轻存货压力,推进可转债转股减少利息费用,加强销售部协作提高存货周转率 [19] - 2025 年第一季度促销活动降低部分存货跌价准备影响毛利率下降,但存货跌价准备已转回不少 [19] 各领域增速与发展 - 2024 年高端化学营收 2.25 亿元,增长 7.47%;生命科学营收 1.7 亿元,增长 82%,预计未来保持快速增长 [21] - 生物试剂领域增速较快,阿拉丁投入大,销售和市场推广费用增长迅速 [28] 合作情况 - 与原液公司合作一年,在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方面深入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规模效益 [18] - 与飞鹏公司在免疫类产品领域合作开发新产品,根据市场调研调整需求 [18] - 与美国默克签署协议,订单迅速增加,国内 3 月初签署代理协议 [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仓库有 80 多万至六七千万美元货值,补货通过航空件,价格未调整,将根据市场需求决定 [12] - 雅美生物部分产品与赛诺菲对标且质量更优,生物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15] - 国内生物制剂产品逐渐崭露头角,许多小公司进入市场并盈利,有望加速进口替代 [16] - 科研端需求旺盛,占比约 40%,工业端逐步复苏 [17] - 下半年有并购预期,集中在生物试剂方面,已有备选项目,部分进展较快 [24] - 阿拉丁在细分产品市场规模达十几亿至几十亿人民币,总市场规模超百亿人民币 [25] - 投资项目通常大比例参股 25%-30%,参股合作形式理想 [26] - 未来可能增加代理经销参股公司产品收入,如雅梅项目产能互补 [31][32] - 西格玛试剂在国内化学试剂领域销售额约二十几个亿人民币,关税高企使阿拉丁有望替代 [33] - 公司网站前段时间停运影响订单,关税问题使成本上升,价格将上涨,国内存储产品库存周期约一个月,期货产品占比超 40% [34] - 西格玛公司网站停运时阿拉丁订单增加,其补货不及时利好阿拉丁加速进口替代 [35] - 未来投资战略以补充产品线为主要目标,优先生物领域,近年投资环境好但融资环境困难,公司预计三年内利润突破 [36] - 国内代理公司可能受冲击,但加速国产品牌进口替代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