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视觉、光通信、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机器人动作捕捉、工业质检、通信 - 公司:凌云光、Jai 公司、JN 公司、巨升智能、瑞曼机器人、奥亿、英石、强脑、长光辰芯、袁克力团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绩表现 - 2024 年业绩未达预期,整体绩效评级为 D,原因包括内部管理和业务执行不到位、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关键领域未取得显著进展、服务苹果业务布局不稳定、立体视觉战略产品不成熟致亏损 [3] -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显著增长,总收入同比增长 39%,机器视觉和光通信分别增长 55%和 5%,消费电子增长显著,印刷包装稳健增长 18%,收购 Jai 公司并表贡献约 5500 万元,自主业务增长接近 30%,元科世界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 180%,收入增幅超过 80% [2][11] - 2024 年收入为 1.53 亿元,2025 年预计收入目标约为 2 亿元;2024 年动态补偿产值约 5000 万元,2025 年预计增长率在 50% - 100%;2025 年光学动捕增速预计在 50%以上 [44][45] AI 技术应用 - 基于大模型进行质量管理和缺陷归类,准确率达 99.56%,提升质量检测与管理效率,连续两年获苹果资助,赢得北美 ICP 工业图像挑战赛冠军及欧洲 ECCV 机器视觉协会 NPK 冠军 [2][6] - 在机器视觉领域通过凌云光算法平台和 BOURBON 图像大模型提高 AI 渗透率,在国电视觉系统占最大份额;在光通信领域利用 AI 驱动智算中心数据需求增长,构建 OCS 全光交换等下一代能力;基于 AI 加空间计算服务巨轮智能数据采集和训练取得进展 [2][9] - 2024 年在通用建模、AI 机器能力、SIM 标注能力三个核心能力取得进展,通用建模一张样本可达行业标准效果,AI 机器能力一小时可仿真生成 1 万个训练样本,SIM 标注能力通过深度学习使标注效率提升至传统手工的 400% [14] - 利用 AI 技术仿真生成大量训练样本提高缺陷检测率,具备零样本缺陷生成能力协助客户检测 [15][16] 战略转型与自主替代 - 主动放弃国外视觉相机代理业务,全面转向自主替代,2024 年收购 JN 公司,凌云光算法平台和 BOURBON 图像大模型渗透率提升,2024 年在国电视觉系统份额超国外竞争对手,毛利率提升 [2][8] 国际市场布局 - 以 1 亿欧元收购丹麦 Jai 公司,借助其全球市场布局拓展国际业务,Jai 公司研发生产基地在日本,欧洲、亚洲、中国及其他地区市场各占 25% [4] - 印刷包装业务从国内扩展到东南亚及国际市场,2024 年收入接近 6000 万欧元,2025 年预计突破 1 亿欧元;服务苹果、富士康等电子制造客户,其生产搬迁带动公司国际业务增长 [5] - 计划将 11 款相机迁移到日本平台迭代优化,以更高质量标准面向欧美、日韩高端市场,承诺 6 年质保 [4][12] 研发投入 - 2024 年研发投入约 4.5 亿元,占收入比例达 20%,支撑战略跃迁,构建未来业务能力,包括硬件和软件算法研发及工业大数据管理平台 Ruong JM QM 等 [4][10] 产品与应用场景 - 形成六大类 70 多个型号相机资源,包括自主产品和收购 Jai 公司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前道、厚道等场景,如紫外相机用于裸晶圆检测 [4][18] - AI 加空间计算应用于动作捕捉、人形机器人训练等领域,助推机器人行业从 L3 向 L4、L5 发展,通过大模型提升机器人能力,利用动作捕捉系统获取数据进行人机协作训练 [19] - 人机训练环节用于机器人研发学习阶段,采用自研重定向算法提高数据采集效率,数据用于生产教材工具使机器人获得行业技能 [20] - 机器人生产检测环节通过标准动作测试和高精度系统测量确保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 [21] 市场需求与数据采集 - 行业内人机训练中心通用动作训练数据集约百万条,不足以支撑垂直场景训练需求,未来垂直场景需大量真实数据采集,不同应用场景任务成功率对数据集规模要求不同 [22][23][24] - 巨升智能使用视觉计算模型结合光学与惯性融合运动捕捉系统提供高效精准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同构闭环 VR 遥操作提高 5 倍数据采集效率 [25] 光通信业务 - 光通信业务以代理业务为主,布局下一代高端产品市场,包括 OCS 光交换解决方案、光电混合交换、OIO 技术;OCS 可替代电交换机节省成本、提高速率和降低功耗,OIO 可替代铜缆实现长距离数据传输 [28][29] - 新型光子芯片互联技术采用激光直写 3D 光刻,简单、高速且降成本,替代传统芯片连接方式 [30] 消费电子业务 - 视觉系统是战略重点,强化深度学习模型 FBR 取得进展,在苹果项目份额提升,2025 年安卓系列客户需求量增加,预计安卓比例从 20%提升到 30%,华为 Mate 系列产品国产化形成增量空间 [32] - 2025 年国内生产 AI 手机增加散热功能和检测工艺带动一季度业绩增长,公司配合相关工作 [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光学动捕设备简单轻便,总重量小于 900 克,适合大规模数据采集,精准度较传统方法更高 [26] - 瑞曼机器人在 Isaac SIM 平台上的仿真应用利用 3D 立体光场扫描系统,可高精度扫描固定物品并还原物理特性,实现手部与物体高精度建模 [27] - 国内 A 客户视觉系统市场规模维持在十一二个亿 [36] - 光学方案核心优势是高精度达 0.1 毫米,在长序列动作和高自然度动作方面有优势,使机器人动作更自然 [40] - 开发的工具适用于不同尺寸和类型人形机器人,可快速实现验收并映射人的工作,不同样子机器人本体可通过重定向算法使用开源工具获取数据 [42][43] - 公司有计划开展惯性动捕业务,与光学动捕结合可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降低成本,目前处于内部讨论阶段 [46] - 机器人动作捕捉市场 2025 年预计达 8000 万 - 1 亿人民币,未来垂直场景需求和市场空间大 [58] - 动作捕捉以销售设备和系统为主,拓展数据采集服务新商业模式 [59] - 公司相机技术国际认可度高,承诺 6 年质保期,返修率极低,主要国际客户有美国 QLA、日本东京电子、韩国三星电子等,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超 20% [51] - 国内客户对国产化需求高,公司收购实现部分产品国产化,投资长光辰芯并持股 10%,其 CMOS 芯片达国际先进水平将用于相机 [52][53] - 公司收缩部分传统通信业务,代理国外下一代通信解决方案,围绕 AI 新布局,战略考虑自研与资本运作并行 [54] - 袁克力团队现有 100 多人,是凌云光全资子公司,未来是否开放视情况而定,目前以做好自身业务为主 [55] - 公司希望在海外市场通过硬件结合软件算法实现 AI 变现,日本市场希望与公司合作推广 AI 技术 [56] - 2025 年全年收入预计增长 20%左右,利润预计增长 50%以上 [62]
凌云光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