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焦科技周期:A股电子业绩与苹果启示
苹果苹果(US:AAPL)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科技行业、半导体行业、消费电子行业、模拟芯片市场、智能手机行业、PC 行业、服务器行业、家电行业、汽车行业 - 公司:特斯拉、苹果、英伟达、阿里巴巴、比亚迪、小米、联想、中兴、华虹、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台积电、寒武纪、海光、立讯、新元股份、海康、金城、瑞芯微、腾讯、中移动、韦尔、Epic Games、Google、伯克希尔哈撒韦、CalEnergy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科技行业整体表现 - 2025 年第一季度科技行业整体表现良好,芯片设计公司收入增长 23%,毛利率环比增长 1.1%,库存基本稳定在 180 天左右;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增长 19%,利润增长 23%;设备股表现强劲,收入增长 36% [2] 未来科技行业发展前景 - 持乐观态度,主要有内需和国产化两条主线。内需方面,小米值得关注,其无美国市场收入,国内产品线上升空间大;国产化方面,一季度投资者减持 AI 算力芯片,增加代工企业投资,代工企业和芯片设计端(除算力芯片外)值得关注 [3][4] 中美科技公司表现对比 - 年初至今,中国七巨头股票涨幅约 44%,美国七姐妹股票涨幅约 92%;以 Deepseek 发布时为起点,中国资产跑赢美国资产。未来中国资产确认资本开支上行周期后,股价和业绩增速将快于美国公司,同时美国公司 AI 应用落地也有良好势头 [5] - 今年以来,美股中特斯拉、苹果、英伟达表现不佳,中国资产如阿里巴巴、比亚迪、小米等表现强劲,反映中国资产重估和 AI 带动的上行周期机会 [1][6] 美股与 A 股科技板块走势预测 - 八个预测中六个准确,显示软件板块投资潜力优于硬件板块,部分大型公司具体问题影响市场表现,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表现逊色于黄金 [7][13] 中美关税谈判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 - 关税政策影响出口和进口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特朗普政府时期关税政策对中国市场出口造成压力,可能持续影响未来市场表现 [14] 全球主要设备公司股价表现 - 2025 年全球四大设备公司股价表现优于费城半导体指数,跑赢 11 个百分点,尽管半导体板块下行、投资减少,设备股今年表现相对较好 [15] 模拟芯片市场反转情况 - 2025 年模拟芯片市场底部反转速度比预期快,截至上半年或前四个月,已跑赢非易失性半导体指数 6 个百分点 [16] 中国市场需求情况 -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在补贴政策推动下增长 2.1%,手机增长 1%,汽车特别是电动车增长 17%,内需强劲,但出口受特朗普关税影响减弱,资本开支增长预测从年初近 100%调整至 50%左右 [17] 全球产品需求情况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增长 2.3%,PC 增长 4%,服务器预计增速为 8.6%,客户端设备如 PC 和手机持平,家电在中国市场受刺激效果明显,汽车有增量需求,云端相关需求拉动整体市场 [18] 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趋势 - 2024 年底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见顶后下降,AI 芯片出货量强劲但其他领域需求不强,导致整体收入环比下降,中美关税问题也影响基本面 [19] 高性能计算芯片及数据中心资本开支趋势 - 高性能计算尤其是 AI 芯片全球呈下行趋势,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处于顶部,不确定能持续多久,全球 SEMICONDUCTOR 设备行业预测持平,规模约 1000 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下降 20% [20] 功率器件及手机芯片供需情况 - 功率器件因北美电动车渗透率增速放缓和中国产能扩展过快,面临去库存压力;手机芯片在 CIS 和射频领域供大于求;ACSL 因汽车增量拉动需求状况良好 [21] 公募基金持仓变化及投资方向 - 显著提高港股配置力度,追捧科技七巨头,电子股仓位上升,回避与苹果产业相关的消费电子,进口替代成为主线,从 AI 芯片扩散到代工和模拟等领域,被动基金如 ETF 略有流入港股,南下资金流入金额显著增加,占比提升至 30%以上 [1][22] 港股主要科技公司南下持股比例变化 - 中芯国际南下持股比例最高达 30%以上,阿里巴巴持股比例迅速增加至约 10%,比亚迪南下资金占比较少,小米持仓比例保持在 20%以上,华虹持仓比例从去年年底 15%左右上升至今年超过 20% [23][24][25] 电子股在 A 股市场表现 - 电子板块占 A 股全流通市值比例达历史最高的 12%,去年年底公募基金对电子股持仓比例达历史新高 17%,今年一季度下滑,原因是部分股票涨幅大及规避贸易战相关公司风险 [26] 中银国际和中芯国际持仓变化 - 中银国际大幅减持致 A 股减少 59 亿元,中芯国际港股增加 150 亿元,整体净流入;一季度寒武纪被减持 128 亿,海光等算力芯片公司也被减持,立讯因贸易战影响承压,但截至 3 月底仍有 351 亿高额持仓 [27] 港股中硬件股票表现 - 小米在公募基金中持仓达所有港股硬件股票之最,在所有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五,北方华创等设备类股票受稳健投资人青睐 [28] 新进股票和传统高持仓股票情况 - 新元股份作为 AI 芯片代工企业值得关注,海康持仓比例持续下降,金城、瑞芯微等数字芯片公司因终端需求增长及产品周期上升表现出色 [29] 南下资金对港股增量情况 - 增量最大的依次为腾讯、中移动、小米及运营商,反映投资人积极购买大盘港股,北上资金与南下资金对设备类股票北方华创和价值型半导体公司韦尔看法一致 [30] 一季度半导体设计公司业绩情况 - 整体增长 23.8%,毛利率环比上升 1.1%,增速较快的是 AI 芯片、存储及模拟板块,压力较大的是射频、功率及 CIS 板块 [31] 半导体设备行业一季度表现及国产化率变化 - 收入增速达 36%,显示强劲需求,国产化率从四季度 25%提升至接近 30%,海外设备公司在中国区收入下降,中国设备公司收入上升,预计设备类股票今年仍将保持强劲增长 [32] 消费电子领域一季度业绩及未来预期 - 一季度收入增长 19%,利润增长 23%,受益于苹果提前出货,二季度产能利用率可能下降,未来几个季度可能面临挑战,今年小米和联想预计实现约 20%的增长 [33] 苹果公司 2025 年第一季度财务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 5%,达到 1243 亿美元,毛利率提升至 47.1%,整体利润为 24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5%,每股收益(EPS)为 1.65 美元,服务业务是主要推动因素,硬件业务毛利率因 iPhone 16E 低价机型和汇率影响下滑 0.7 个百分点至 25.9% [34] 苹果公司各产品线 2025 年第一季度表现 - iPhone 收入 4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中国区收入同比下滑 8%,日本地区双位数增长,北美地区同比增长 8%;Mac 收入 7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iPad 收入 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收入 75.22 亿美元,同比下降 5%;服务性业务收入 2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全球付费用户超过 10 亿 [36] 苹果公司供应链布局调整计划 - 未来将美国市场供应链逐渐转移到印度和越南,手机生产集中在印度,其他产品集中在越南,还将在美国本土进行大量投资,采购超过 190 亿颗芯片 [37] 苹果公司对 AI 发展的看法 - 对 AI 发展满意,Apple Neural Engine 已支持多种语言,今年 4 月将支持更多语言,写作工具、ChatGPT 及 Siri 应用已初步体现 AI 能力,今年 WWDC 大会可能推出更先进版本的 iOS 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38] 影响苹果公司业务的诉讼和潜在风险 - 包括 Epic Games 针对 App Store 反垄断判决、Google 反垄断搜索引擎诉讼,以及今年 3 月生效的欧盟数字法案,可能影响服务业务和未来业绩 [39] 2025 年第二季度苹果公司业绩及市场关注问题 - 业绩表现好,市场关注焦点是关税政策和供应链未来影响,投资者关心苹果公司如何满足美国本土投资建设需求以规避关税风险 [40] 苹果产业链情况 - 中国大陆是最重要生产基地,其次是印度和越南,iPhone 收入占整体苹果收入一半,全球每年生产约 2.3 亿台 iPhone,中国大陆占约 2 亿台,印度有 2500 万 - 3000 万台产能,印度主要生产普通版及 Plus 版 iPhone [41] 印度手机生产面临的挑战 - 技术能力不足,与中国大陆企业竞争激烈,中国台湾企业和印度本土企业主导生产,中国大陆企业 2020 年后难以享受红利 [42] 苹果其他产品线在东南亚地区发展情况 - 越南自 2023 年以来扩展了 iPad、Mac、AirPods 及 Apple Watch 产能,AirPods 和 Apple Watch 在越南产能达整体需求量 30%,主要由中国大陆企业主导 [43] 巴菲特对苹果公司的投资策略及持仓变化 - 2016 年开始建仓苹果,2023 年四季度开始减持,目前持有 28%仓位仍是最大单笔投资,抓住苹果从硬件公司向服务性公司转型机会,收益翻倍,市盈率最高达 30 倍 [44] 巴菲特股东大会透露的重要信息 - 2025 年宣布将接力棒传给格雷格·阿贝尔,强调资产负债表比利润表重要,建议年轻人向优秀的人学习,认为未来五年可能有很好投资机会,暗示贸易保护主义错误,支持美国发展,对日本央行加息不会抛售日本股票,认为华尔街过于关注利润表 [45] 格雷格·阿贝尔的职业生涯和角色 - 1992 年加入 CalEnergy 公司,后该公司被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2000 年起成为巴菲特得力干将,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 CEO,将业务从单一能源拓展到多元化领域,2018 年 1 月被任命为伯克希尔非保险业务副董事长,2024 年被确定为下一任领导人 [46]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业务结构 - 是多元化商业集团,拥有广泛的保险业务、能源、铁路等领域,通过收购不同类型公司并多元化操作维持整体盈利 [47] 格雷格·阿贝尔对伯克希尔哈撒韦未来的重要性 - 成功扩展公司业务范围,擅长并购操作,公司对其信任度高,被认为能继承巴菲特遗产并引领公司未来发展 [48][4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苹果公司未来产品发布计划,2026 年 9 月开始更新手机产品线,下半年仅发布 Pro 系列两款、超薄 Slim 以及折叠屏手机,2027 年上半年发布 iPhone 18 和 18E,还计划推出更多智能家居产品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