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应用侧看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变化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煤矿、深海科技 - 公司:特斯拉、小鹏、比亚迪、小米、乐聚、志源、优必选、北京国创中心、上海国地中心、宇树、智元、足迹、北京国尚中心、易佳和、极氪、东风柳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超 80 种 2025 年产销目标上万台以上 但批量化终端市场应用订单较少 主要用于自研自产、数据采集、科研及商业展示[1][7] 国产供应链作用 - 国产供应链优于特斯拉供应链 2025 年政策催化下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产销目标上升 参照其他行业发展趋势 政府投资和引导推动行业发展 场景落地增加数据采集量 加速模型迭代和终端应用能力成熟度提升 国产配套链未来弹性和超预期程度可能更好[2] 未来行业领军者 - 车企潜力大 有坚实供应链且可迁移智能驾驶技术 如小米已开始探索 虽未大规模制造应用但后劲足 本体厂商如乐聚、志源、优必选等也可能成龙头 有明确产品且专注特定场景应用 方法论正确有望形成竞争优势[4] 核心部件与功能切换 - 2022 - 2023 年关注核心部件 因应用场景少且量不大 特斯拉预期量产超百万台后考虑零部件需求弹性 但目前本体和零部件厂商扩容 造好机器人需求迫切度降低 部分零部件批量化后价格或下滑 需从核心部件视角向功能角度转变以实现放量[5][6] 发展瓶颈 - 灵巧手与柔性连接问题 3C 行业线缆连接和零部件组装需人工操作 需解决柔性连接实现产业化[8] - 动作流训练与泛化能力不足 单个动作训练通过率高 连续动作有障碍 特定物品抓取策略无法泛化[10] - 模型迭代与数据缺乏 模型迭代不完善 训练数据缺乏 无法稳定支持新动作流[10] 政策扶持影响 - 政策扶持力度增强 中央发布指导意见 地方出台政策 成立多个人形机器人基金 如广东、合肥、北京各 100 亿 资金用于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及下游应用投资 各地落地至少 9 家创新中心 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1][9] 未来应用场景 - 工厂辅助生产环节 如短程搬运和柔性连接任务 提高效率、优化成本[1][11] - 标准化场景拓展 不限于双足人形机器人 扩展到轮子式或特种机器人 满足多样化需求 政策支持下有望规模化应用[12] - 电力巡检领域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和手眼协同能力可完成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修复 2025 年可能形成示范化项目[1][13] 煤矿智能化需求 - 煤矿智能化对无人化巡检机器人需求大 全国井工矿井巡检机器人需求量近 40 万台 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国家鼓励智能装备替代 目标 2026 年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 60% 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替代率不低于 30% - 20% 实现矿山井下人员减少 10%以上[3][15] 特种机器人应用前景 - 矿山和工厂搬运领域 可替代人工完成繁重工作 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强 能进行多样化任务 短程搬运可提高综合人效 优必选已落地多个工厂场景[3][16][17] 深海科技应用 - 深海科技中的特种机器人用于水下自由运行、施工、海洋探查等任务 需具备防水、抗腐蚀能力 多模态产品可完成各种水下任务 推动深海装备发展[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轮式或挂壁式机器人在电力巡检标准场景中应用 但非标准化场景通过率低 无法执行复杂操作[13] - 传统人工搬运面临高风险、低效率、高成本问题 AGV 柔性程度较低 人形机器人动态路径规划和操作能力强[16] - 批量化、密集化生产需机器人协同工作 实现群脑智能跨越 针对不同物体特征实时规划新路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