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外骨骼机器人行业、辅助类机器人行业 - 公司:傅利叶公司、富乐运业、傅里叶智能、陈天、大爱、ReWalk、Ekso Bionics、XOS、SBI、杭州某家公司、陈天文公司、铁甲钢拳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应用场景及发展方向 - 外骨骼机器人最初用于医疗领域帮助截瘫和重度偏瘫患者,后扩展到工业搬运、登山辅助等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包括脑机接口结合和 AI 技术提升功能 [1][2][12] - 消费级市场早期针对失能老人项目搁置,现算法和人机交互技术发展使其在登山等场景有潜力,但存在平衡控制风险 [3][4] 市场前景 - 家庭版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前景较好,面向 75 岁以下身体健全人群,要求较低,不需严格医疗器械认证 [11] - 辅助类机器人市场处于观望状态,国内 ToB 端有一定营收,C 端少,海外市场冷淡,最大市场在国内 [17] - 户外运动领域处于市场推广初期,无领先企业,泰山登山活动若打开市场将吸引更多企业 [24] 行业壁垒 - 医院端需通过临床试验和肌电信号控制,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证书;消费者端需证明设备对人体无害 [1][7] - 研发壁垒高,研发人员需具备医学、生物力学和机械工程等跨学科知识,且要贴合市场需求 [3][34] 技术难点 - 人体与外骨骼机器人交互难点在于人体动作不规则和不可预测,需优化算法和控制模型 [1][6] - 医疗领域临床试验流程复杂,耗时 3 - 4 年,成本高昂 [1][9][10] 产品差异 - 医疗端设备配备多电机,重 20 公斤左右,可通过 AI 算法实现步态个性化;消费端更简洁轻便,约 3 - 5 公斤,可能无源设计,支撑力不可调且寿命有限 [1][14] - 有源外骨骼可调节输出力矩,适合不同人群;无源外骨骼轻便简洁、价格低,但支撑力不可调且寿命有限 [15] - 家庭版倾向用行星减速器,医疗版优选谐波减速器 [27] 竞争格局 - 富乐运业在技术引领方面突出,傅里叶智能在医疗领域领先,尚未大规模进入 C 端市场,陈天、大爱等尝试进入 C 端 [16] 成本情况 - 外骨骼机器人泵早期成本约 20 万元,现降至 9 - 10 万元,生产量不同成本有差异;两个关节版本量产成本可降至 1500 - 2000 元 [25] - 医疗版零部件非标定制,医院需求少难规模化生产,认证费用高,价格高;C 端可规模化制造,价格可显著下降 [26] 商业模式 - 目前以出租为主,未来随着市场接受度提高和产品性能优化,终端用户购买行为将增加,市场需循序渐进培育 [3][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医疗支付体系差异和康复机器人短期疗效不明显导致其市场销售不佳,中国部分地区已将康复机器人纳入医保,江浙地区需自费 [21] - 工业外骨骼设备国外接受度低,存在轻量化和电机助力问题 [22] - 国内三甲医院康复科基本接受外骨骼设备,进入 C 端市场价格是主要限制因素 [23] - 泰山或长城景区登山外骨骼机器人由陈天文公司等提供,消费者重复租用情况待验证 [28] - 外骨骼机器人有提供助力优点,但存在安全性、启停和穿戴复杂、重量大等问题 [29] - 铁甲钢拳科技在物流领域采购情况不理想,因穿戴复杂和重量大影响应用 [31][32] - 目前外骨骼机器人无统一补贴政策 [33] - 助力外骨骼设计思路可通过支架边缘提供支撑,形态灵活多变 [35] - 傅里叶公司 B 端应用于医院和康复社区,开展国内外市场业务 [36] - 外骨骼技术在军事领域由总装备部集采,内部研发,已有普及列装产品 [37]
专家交流:外骨骼机器人下游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