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 公司:比亚迪、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特斯拉、Waymo、Cruise、Uber、Aurora、Look、Nuro、荣泰股份、金泉股份、小鹏、通用汽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智能驾驶领域发展情况 - 整体趋势:智能驾驶领域正爆发性增长,ToC 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加速 L2 级别普及并向 L3 迈进,将重估商业模式和产业链价值[1][3] - 细分赛道:主要有 ToC 端和无人驾驶出租车赛道,ToC 端一季度表现好,无人驾驶出租车赛道 2024 年爆发[1][3][5] 无人驾驶出租车赛道发展情况 - 全球情况:2024 年爆发,萝卜快跑在武汉扩张是催化剂,北美特斯拉和 Waymo 进展快,Waymo 在旧金山份额超 20%,特斯拉预计 6 - 7 月落地[1][5] - 北美市场:有载人通勤和载物配送潜力,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市场 700 - 800 亿美元,快递和即时配送超 4800 亿美元,但面临数据安全和车辆生产限制,政府可能取消限制推动发展[1][4][6] - 中国市场:应用场景主要是代客通行,网约车和出租车总数 400 - 500 万辆,2023 年市场规模超 3341 亿元,2024 年接近 4000 亿元,主要玩家有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1][9] 主要企业发展情况 - 小马智行:计划 2025 年扩大商业化规模,车队近千台,第七代自动驾驶方案成本降 70%,截至 2024 年 11 月运营 250 辆以上,总里程超 3350 万公里[1][12] - Waymo:车型不断更迭,截至 2024 年 6 月车队约 700 辆,日均订单约 8800 单,采用第五代方案,第六代将降成本,已在多地开城并实现部分城市无安全员收费服务[18] - Cruise:2013 年成立,2020 年送餐,2022 年获无安全员收费服务许可,2023 年 10 月事故后暂停业务,2024 年底通用停止出资[19] - Uber:早期研发自动驾驶,后将其他厂商车辆接入平台运营[20] - 特斯拉:2024 年 10 月举行 V2X 发布会,规划 2026 - 27 年量产 Cybertruck Robotaxi,2025 年 4 月向员工开放有监督自动驾驶模式,取消方向盘设计面临挑战[21][22][23] 中美发展模式对比 - 中美发展模式大致相似,都经历路端测试、示范化运营、付费商业化运营过程,北美监管放松后中国可能加速,武汉模式可能扩展[7] - 中国起步晚于美国,但运营数量多,美国进展呈螺旋式上升,使用场景中国更丰富,运营模式基本一致[30][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 Robotaxi 产业发展维度:包括安全员配置(主驾、副驾、后排、远程安全员)和商业化进程(测试、示范运营、商业化),部分城市已达车内无人收费服务水平,运营区域扩大,应用场景增加[13] - 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阶段:2016 - 2023 年快速发展,政策明确分工;2023 年低谷,事故影响信心;2024 年后恢复,与 Uber 合作及特斯拉发布会催化[16][17] - 美国监管情况:联邦政府定安全标准,州政府细化落实,允许无方向盘汽车在部分地区示范运营,加州对无安全员车辆收费运营有规定,厂商需提交数据报告[24][25][26][29] - Robo TAXI 厂商资质许可:截至 2024 年 10 月,6 个厂商获车内无人监督测试许可,31 个获车内有人监督测试许可,3 个获部署许可,名单动态变化[28]
中美两国Robotaxi产业深度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