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ANbridge Pharmaceuticals (01228)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北海康成北海康成(HK:01228)2023-06-27 20:02

公司和行业概述 - 公司:Cambridge Pharmaceuticals,专注于罕见遗传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和美国,拥有全球权益[3][4] - 核心产品:Omopuribart (CAM-106),抗C5单克隆抗体,针对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PNH)等补体通路相关疾病[6][7] - 市场定位:从中国转向全球,目标填补中国PNH治疗空白(目前仅一款未上市的竞品Akalizumab)[14][43] 核心数据和临床进展 1 临床设计 - 试验阶段:Phase 1b,中国PNH患者(补体抑制剂初治),分3个剂量组(低/中/高:20/40/80 mg/kg),每4周给药[15][16] - 患者基线:平均年龄30岁,PNH病史6年,50%红细胞克隆大小,基线LDH 1553 U/L(7倍正常值),血红蛋白7.8 g/dL(严重贫血)[17][19][20] 2 安全性 - 不良事件:50例AE(18例药物相关),均为轻中度,无严重AE或停药案例[21][22] - 特殊事件:2例COVID感染相关突破性溶血(短暂且轻微)[26][29] 3 疗效数据 - 药代动力学:剂量比例暴露(Cmax/AUC随剂量倍增),80 mg/kg组实现持续C5抑制(游离C5 <0.5 μg/mL)[23][24][25] - 溶血抑制: - LDH降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降低49%/接近阈值/完全抑制(LDH≤351 U/L)[26][30] - 血红蛋白提升:低/中剂量组平均增加2-4 g/dL(最高达11 g/dL,接近正常范围)[28][30] - 输血避免: - 中国标准(Hb>7 g/dL):多数患者达标[32] - 国际标准(Hb>9 g/dL):部分患者达标(高剂量组13周数据)[32] 差异化优势与竞争分析 - 给药频率:每4周一次(竞品Eculizumab需每2周一次)[43][44] - 补体抑制机制: - 终端通路抑制(保留调理作用,降低突破性溶血风险) vs 近端通路抑制剂(如Pegcetacoplan,可能增加克隆红细胞易感性)[12][45] - 中国市场机会:中国PNH患者约2.3万,全球补体抑制剂市场2025年预计超90亿美元[7][8] 后续计划与里程碑 - 近期行动:与CDE沟通Phase II设计,2023Q4启动PNH关键试验,2024年底完成,2025H1提交中国NDA[36][48] - 适应症扩展:已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针对重症肌无力),探索其他补体相关疾病(如IgA肾病、狼疮性肾炎)[51] 潜在风险与挑战 - 竞争格局:Eculizumab生物类似药(每2周给药)、近端通路口服药(如Iptacopan)的便捷性威胁[44][45] - 临床不确定性:高剂量组COVID相关溶血事件提示感染可能影响疗效稳定性[26][29] 其他关键信息 - 商业化策略:强调减少输血依赖(中国血源紧张),降低医疗系统负担[32][52] - 监管进展:计划中美双报,但当前重点为中国市场[36][51] --- 注:所有数据引用自原文编号,未添加额外分析或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