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中国经济、中美贸易相关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美贸易关税情况 - 中美双方降低“互惠”关税税率,5月12日从125%降至10%,暂停4月2日征收的34%互惠关税中的24%,为期90天,并取消此后加征的所有关税,美国还降低了对中国小包裹的“最低关税”税率,但与芬太尼管控相关的20%额外关税以及232条款下对钢铁、铝和汽车产品的部门关税仍保留 [2][6] - 2025年年初至今,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加权平均增量关税税率约为30%(从价),此前为96%,加上此前特朗普和拜登政府时期的既有关税,目前美国对中国的总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从价)为43.5%,远高于2024年底的13.5% [2][6] 中美贸易谈判前景 - 未来中美谈判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双方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2020年第一阶段协议框架可能是未来谈判的起点,但在技术和芯片限制、产能控制和产业政策、人民币汇率及其他非关税壁垒等方面达成全面协议极具挑战 [2][7] - 积极方面,部分与芬太尼相关的20%关税可能会被取消,24%待定的互惠关税可能会暂停更长时间;消极方面,未来几个月美国额外关税可能会有显著波动,还可能出台新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美国可能继续向其他贸易伙伴施压,对中国商品实施事实上的限制 [2][7] 新基线假设及经济影响 - 新基线预测假设美国对中国商品目前30%的关税上调幅度在较长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对世界其他地区10%的关税上调幅度也大致维持,中国其他贸易伙伴可能仅对某些特定中国产品提高关税或略微收紧转口规则 [3][10] - 关税上调可能会使中国GDP增长受到1 - 1.5个百分点的拖累,小于此前超过2个百分点的基线估计;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将下降约30%,2025年整体出口将下降6%(以美元计) [3][10][11] 政策刺激情况 -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缓和可能会降低2025年剩余时间额外财政刺激的潜在规模,新基线情景下,中国可能会在全国人大会议计划的财政刺激基础上,再增加不超过GDP 1%的广泛财政扩张,且新财政刺激的时机可能晚于此前第三季度初的预测,2025年总广泛增强财政赤字可能扩大2.5 - 3个百分点 [3][12] - 预计政府将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取得更多进展,中国人民银行在5月早些时候降息10个基点后,2025年剩余时间可能再降息20 - 30个基点 [12] 经济增长预测 - 将中国2025年GDP增长预测从3.4%上调至4%,净出口对增长的拖累减小是上调的主要原因,投资和消费增长也略好于此前基线 [4][23] - 持续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继续影响企业信心,推迟国内资本支出计划,并导致供应链进一步向中国境外转移;在90天的暂停期内,对美国的出口发货可能会提前进行,短期内可能推动中国出口增长,但今年晚些时候会产生负面回报 [4][23] - 预计2025年中国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均下降5 - 10%,基础设施投资和家庭消费增长可能略强于2024年;预计2025年GDP同比增速在第二季度保持在4.5 - 5%,下半年放缓至3 - 3.5% [4][23] 通胀和人民币预测 - 2025年和2026年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可能维持在约 - 0.3%的通缩水平,但比此前基线情况有所改善 [24] - 202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在7 - 7.4的区间内波动,短期内有升值倾向 [24] 基线预测风险 - 上行风险主要来自政府为实现或接近“约5%”的年度增长目标而出台超预期的财政刺激措施,以及美国进一步显著降低额外关税(可能性较低) [24] - 下行风险主要来自美国和/或其他贸易伙伴加征新关税、收紧技术及其他非关税限制、新财政刺激措施不及预期以及房地产活动弱于预期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文档由瑞银证券亚洲有限公司编制,瑞银集团及其子公司、分支机构和关联公司统称“UBS”,文档中观点可能随时变化,不同研究部门的研究方法和评级系统可能不同 [28][33][34] - 文档仅提供给瑞银明确授权的接收者,接收者使用文档需遵守相关免责声明和使用条款,不得复制、修改、向第三方提供或商业利用文档内容 [35][37][39] - 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谨慎决策并寻求专业建议,文档中的价格仅作参考,不代表实际交易价格,瑞银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不提供保证,且不承担因使用信息导致的损失责任 [41][45][48] - 瑞银有管理潜在利益冲突的政策和程序,研究报告的覆盖范围、更新和停止由瑞银全球研究管理部门决定,分析师薪酬与投资银行收入无关,但可能与瑞银整体收入相关 [51][52][54] - 瑞银在不同地区的业务分布和监管情况,以及对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58][59]
中国经济展望:因关税缓和上调中国增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