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零部件行业 - 公司:比亚迪、小米、小鹏、吉利、理想、零跑、江淮、新坐标、龙腾股份、航能股份、祥鑫科技、拓普、新泉、地平线、伯特利、耐斯特、福耀玻璃、豪美新材、继峰股份、欧司朗光电、星宇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汽车市场消费趋势:2025 年汽车市场消费降级趋势明显,5 - 8 万元以下车型增长近 70%,8 万元以上车型普遍下滑,8 - 25 万元区间下滑 4 个百分点,高端市场下滑 6 个百分点,消费者更倾向混动车型或六七万元代步轿车,如比亚迪海鸥;一季度合资品牌市占率回升约 1 个百分点,得益于一口价促销政策[1][4][5] - 价格战情况及影响:2025 年 4 月汽车行业价格战加剧,5 月比亚迪约 7 款车型打折,智驾全系车型有 1 - 1.5 万元折扣;价格战由暗转明,背后是消费降级和竞争加剧;整车投资回归新车周期阿尔法收益和产业周期份额提升,通过量价对冲实现规模效应和盈利稳定,如 2024 年 2 月比亚迪全系荣耀版单车售价降但销量回升,单车盈利受损不严重;价格战可能带来整车股价买入机会,有竞争力品牌以价换量,后续新车型投放推动订单增长,股价可能反弹[1][3][8] - 新车投放对销量影响:新车投放节奏和密度提高,一款新车销量稳定约三个月后衰退,因各价格区间车型丰富竞争加剧;2025 年 10 - 15 万元区间新车对老车型订单有挤压;新车投放是维持销量重要手段,如吉利星耀 8 上市订单增加,新款 161 和 181 投放将支撑销量[1][7] - 智能驾驶升级影响:VELAN 技术和 Model 仿真技术等智能驾驶升级显著提升整车行业中长期竞争力,推动新一轮买入逻辑,成为重要竞争要素[1][9] - 部分公司表现及前景 - 比亚迪:4 月超越特斯拉成欧洲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电动车品牌,外资大量买入股票,反映全球对中国电动车资产重组预期,未来可能替代丰田和大众,市值有望达两三万亿;二季度单车盈利与一季度相当,约 1.5 万元,70%由经销商承担,订单增长 20% - 30%时 6 月销量 45 - 50 万,二季度 130 - 140 万,同比增 30% - 40%,出口约 8 万台,每辆利润 9000 元左右;2025 年单车利润 7000 - 9000 元,出口增加单车盈利或稳定在 9000 元,欧洲市场一季度销量近 5 万,全年目标 20 - 30 万[1][10][17][18] - 小米:预计 2025 年 6 月铺货,9 月销量接近 3 万,四季度超 3.5 万,2025 年销量 45 万,2026 年 100 万;2025 年汽车利润约 50 亿,2026 年 250 - 300 亿,对应市值八九千亿;IoT 空间值得期待;预计占据中高端市场 800 万辆销量的 20% - 25%[1][13][14] - 小鹏:即将推出 Mona Max,是全系全域可智驾车型,性能成熟;2025 年 6 月后 G7 搭载图灵芯片及防御系统 model,提升智驾性能,定价 21 万;2025 年车型丰富,从纯电转向增程扩展市场容量,2025 年预计销量 40 - 45 万,2026 年 80 - 100 万[15][16] - 吉利:处于新车周期,订单上升,星耀 8 交付量有望达 2 万,巩固龙头地位;下半年极氪和领克私有化及新车型订单上行;2025 年预计利润 140 亿,有修复空间[19][20] - 零跑:市值约 700 亿,车型确定性高,后续看海外市场弹性[21] - 理想:新车型推出后订单稳定,2025 年整体状态低位,但市场关注度高,价格战中有竞争优势[21] - 江淮:华为系江淮 S800 通过邀请制体验吸引潜在客户,区域占报百台以上,有望稳定销售 1500 - 2000 辆,提升品牌调性和市场影响力,带动后续 MPV 及 SUV 发展;华为系若拿 20%份额,对应 15 万左右销量,支撑三四千亿市值[22] - 零部件行业预期:2025 年二季度零部件行业业绩预计超预期,一季度年降谈判使二季度规模弹性好,单车盈利改善明显,重点推荐芯片、底盘电子、玻璃、座椅、车灯赛道,涉及地平线、伯特利等公司[2][23] - 整车制造领域关注公司:新坐标、龙腾股份、航能股份、祥鑫科技、拓普、新泉等公司值得关注[24] - 新泉公司发展预期 - 全球化层面:未来两年高速增长,2024 年海外收入约 10 亿,2025 年 30 - 40 亿,2026 年 70 - 80 亿,海外业务利润率有望超 10%[25] - 座椅业务:打造新座椅业务战略,Cybertruck 座椅落地,年底可能大规模生产特斯拉座椅,收购奇瑞业务有望获 30% - 40%市场份额,两年内座椅业务规模达 50 亿[26] - 整体业绩和市值:当前周期预计收入 300 亿、利润 25 亿,支撑市值四五百亿;二季度回升明显,业绩可能超预期,全年盈利 13.5 - 14 亿,目前估值十五六倍[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即便价格战致股价回调,仍对汽车行业前景乐观,零部件领域二季度有业绩支撑,下半年有投资机会;去年高基数下总量平稳可保证板块前景稳定;车架再升级和全球化推动汽车行业螺旋式发展,建议关注汽车投资机会并与长江汽车团队交流[28]
如何看待汽车价格战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