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弘则研究 :Pd1vegf的竞争现状及产品分析
康方生物康方生物(HK:09926)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PD - 1/VEGF 类免疫疗法行业 - 公司:康方生物、三生制药、李欣、钴锂斯(科伦药业)、DNS、BMS、强生、赛诺菲、罗氏、新迅达、维力智博、德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设计与临床数据 - 设计差异:康方 AK112 以阿瓦斯汀为基础,PD - 1 单链抗体放 C 端成 Morrison 结构;三生产品将人源化单抗 VEGF 放 N 端,再在 N 端放抗 PD - 1 成 Fab 结构;李欣产品用贝伐单抗序列,采用单域抗体,PD - 1 放 C 端;钴锂斯用阿瓦斯汀和 PD - L1 纳米抗体放 C 端;盈明昂科采用 PD - L1 全抗形式,N 端融合 VEGF 受体 D2 域[2] - 临床数据特点:各公司临床数据未显明显优劣,差异或与样本量有关,样本扩大初期数据可能变化。如三生数据略好但仅约 30 人,康方有 200 人数据[1][4] 海外临床试验设计 - 设计不同:康方开展三个三期临床试验,针对耐药人群及头对头 K 药;三生跟随康方;钴锂斯(科伦药业)侧重双抗与 ADC 联合使用[4] - 评估:各公司策略不同,规划复杂有特色,需观察效果及市场反应[4] 二次授权与市场需求 - 二次授权:康方产品二次授权海外 MNC 可能性受价格影响,高估值(几百亿美金)是障碍,降价或吸引跨国公司[1][5] - 市场需求:跨国公司对 PD - 1/VEGF 类免疫疗法有需求,DNS、BMS 等抢占市场,强生、赛诺菲、罗氏等感兴趣,关注有数据支持产品[5] 其他免疫疗法潜力 - PD - 1/VEGF 组合:是免疫与抗血管机制叠加的创新方式,其他靶点联合效果不显著[1][6] - T 细胞疗法:可能带来新机会,短期内难现类似突破性双靶点项目[1][7] 会议新产品与疗法效果 - 新产品:今年 ASCO 会议上,新迅达 PD - 1 百济舒 2、维力智博 PDRONE for NBB、德锦 PDRONE T 子初步数据良好[8] - PD - 1 v j 疗法:康方应用于双抗领域有预期结果,ORR 提升,免疫与抗血管生成结合效果符合预期[9] 免疫不良反应与产品推进 - 不良反应:三级以上不良反应约百分之二三十,免疫相关死亡率不高于其他药物,TCE 类产品比 ADC 更适合前线推进[10] - 产品推进:技术可规避免疫性风暴,具体毒性取决于靶点和项目设计,如 DLC 的 PCE 产品一线推进概率大[10][11] 产品疗效差异原因 - 结直肠癌数据差异:三生数据可能因样本量少结果偏高,病人是否用抗血管生成药物也有影响,康方数据更贴近现实[12] 产品优势影响与临床设计重要性 - 亲和力优势影响:三生产品与 VGF 结合亲和力是康方 7.5 倍,但半衰期差异不大,PD - 1 类产品整体疗效差别不显著,难显著超越康方[13] - 临床设计重要性:临床设计方案、策略及适应症选择比临床速度更关键,影响产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14] 药物设计与人群选择影响 - 影响显著:药物机制决定 80%疗效,设计差异占 20%,小规模人群难观察设计差别,人群和线数、适应症选择影响大,临床推进速度和上市也有影响[15] 药物市场表现 - 安普利单抗:在中国市场 HR 值相对较高,美国市场取决于运营,能实现统计学显著差异但不惊艳,可成畅销药品[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 ASCO 会议上新产品虽处早期阶段,但初步数据为未来发展提供积极信号[8] - TCE 类产品主要毒性集中在细胞因子风暴及血液相关方面,临床上已有较好处理方法,一线使用没问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