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图表集:中美关税缓和
摩根大通摩根大通(US:JPM)2025-06-02 23:44

主题一:中美关税战2.0 [3][6] * 核心外部风险:特朗普2.0政府下的关税战2.0是2025年中国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其特点是关税更高、范围更广、破坏性更大[3][6] * 关税升级超出预期:美国4月对华平均有效关税税率一度达到累计增加145%,即使有豁免清单也高达110%,高于摩根大通此前预测的从20%升至60%[8] * 广泛波及全球:美国对许多国家的“解放日”互惠关税基准为10%,但中国为67%,欧盟为39%,越南高达90%,显示出关税战的广泛性[9] * 日内瓦会谈后的缓和:日内瓦会谈后出现超预期的关税降级,美国对华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回落至41%,中国对美国关税回落至28%,并设定了直至8月初的90天双边谈判窗口期[8] * 持续的高风险:达成协议的壁垒仍然很高,关税上调的可能性并未消失,中国还面临美国打击转运、其他贸易伙伴可能跟进加征关税、海外投资限制以及科技金融等非关税领域紧张局势升级的风险[8] 中国贸易与供应链韧性 [17][18][26][27][29][31][34][36][39][42][47][49][53][56][59][62] * 市场份额保持韧性:尽管受关税影响,中国占美国进口份额从2018年的约21%下降后,在2023-2024年稳定在16%左右,同时中国占全球出口份额从2021年的约14.5%上升至2024年的约16.5%[17][18][19] * 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中国对东盟和拉丁美洲的出口份额显著上升,东盟份额从2010年的约9%升至2024年的约16%,拉美份额从约3%升至约6%,降低了对G3国家(美、欧、日)的依赖[29] * 价格优势增强: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在近年有所增加,经汇率调整后的机械和设备生产者价格指数显示,中国为94,低于欧元区的124和台湾的110[36][37],在美国市场,中国产品平均比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便宜约21%[34][39] * 投资流向转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在2023年回升至约1000亿美元,而对华外国直接投资(FDI)在2024年降至约200亿美元,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近期全球投资计划首要目的地的比例从2020年的约28%降至2024年的约14%[47][49][52] * 供应链转移迹象:中国对东盟制造业的ODI从2008年的不足10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近70亿美元,对拉美(尤其是墨西哥)的ODI和贸易联系也在加强,亚洲价值链参与度及墨西哥对美科技出口和对亚洲科技进口均呈上升趋势[53][56][59][62] 中国的应对措施 [64][65][67][68][69] * 非关税反制:中国使用“不可靠实体清单”进行反制,清单上的美国实体数量持续增加[64][65] * 汇率工具:在2018-19年关税战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其走势与关税上调存在关联[67][68] * 关键矿物出口管制:中国是全球许多关键矿物的主要供应国,如稀土元素(>90%)、镓(100%)、锗(>50%)等,可能利用此作为反制手段[69] 主题二:中国的政策转向与支持 [3][70][72][73] * 政策重点转变:自2024年9月起政策显著转向,提振内需成为首要任务,但并非“不计一切代价”的大规模刺激[3][70][72] * 三箭齐发策略:政策按重要性排序为:结构性再平衡、财政刺激、货币宽松[72] * 2025年政策延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维持5%增长目标,财政赤字目标设定为GDP的4%,较2024年的3%有所扩大,广义财政赤字预计增加0.8%的GDP[72][73] * 消费支持规模有限:2025年消费支持规模估计为4000-60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0.3%-0.5%),包括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提高基本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贴、生育财政激励等,但规模仍相对温和且以投资支持为主[72][80] * 货币宽松预期:预计2025年有30个基点的政策利率下调、10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以及稳定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但银行净息差收窄(大型银行降至约1.6%)构成降息约束[72][86][89][91][92] * 数据依赖型响应:政策响应取决于经济数据表现和关税谈判结果,可能围绕7月政治局会议追加财政刺激[72] 主题三:结构性转型与失衡 [3][99][104][105][106][109][110][114][115][118][119][120][122][124][125][127][129][130][131][134][135][136][137][139][140][144][145][147][152][153][155][157][158][159][160][163] * 经济增长不均:工业生产和出口表现相对强劲,而零售销售和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复苏缓慢,2024年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较2019年四季度下降约30%[105] * 通缩压力持续: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变化在2024年为0.2%,2025年预测为-0.2%,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为负,反映出需求-供应失衡[106][110] * 制造业投资强劲 vs 房地产拖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而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深度收缩,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约16%降至2024年的约11%[114][115][119][122] * 住房市场深度调整:新房销售、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均远低于峰值,70城新房价格指数持续下跌,商品房库存高企[120][124][125][127] * 消费占比偏低:中国家庭消费占GDP比重约38%,远低于美国的68%和全球约60%的水平,服务消费占比尤其低[129][130][131] * 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低于基准线,收入增长放缓是主要制约因素,2019年个税改革后家庭名义收入增长与名义GDP增长差距扩大[134][135][136][137] * 养老金体系压力:中国多层次养老金体系覆盖约3.15亿人,年支出约7.23万亿元人民币,但不同群体间差异显著[139][140] * 出口量增价跌:出口增长主要由量驱动,价格贡献为负,2024年出口量贡献约20个百分点,价格贡献约-10个百分点[147] * 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政策大力支持AI产业发展,国家级AI产业基金规模达600亿元人民币,地方层面也设立了大量产业基金,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约40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30年的约1.2万亿元人民币[149][150][153] * 创新能力重估:DeepSeek等进展引发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重新评估,中国在全球AI私人投资中的份额显著提升[152][155] * 经济转型的时间不一致性:新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已超过房地产,但投资占GDP比重(约43%)仍远高于消费(约38%),向消费驱动型经济的转型需要时间[157][158][159][160] * 2025年经济展望: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长4.8%,消费贡献2.8个百分点,投资贡献1.9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0.1个百分点,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变化为-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