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弘则研究 重申巨子生物成长逻辑胶原蛋白心智医美背书突出
巨子生物巨子生物(HK:02367)2025-06-10 23:26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巨子生物及其旗下品牌可复美、可丽金,竞品公司珀莱雅、完美、锦波生物、景博生物、创建等 - 行业: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涵盖功效护肤品、医用敷料和医美注射剂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舆情事件及影响 - 核心观点:“大嘴博士”质疑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成分,虽第三方检测达标但仍受质疑,对巨子生物短期销售和品牌形象造成显著影响 - 论据:618全周期可复美目标增速60%,实际仅20%-30%;5月25日抖音平台销量较前一天下降50%;达人直播带货受阻,投流效率从KPH4降至不足2.5 - 3;抖音搜索出现负面视频影响品牌形象 [1][2][3] 长期发展逻辑 - 核心观点:重组胶原蛋白市场长期向好,巨子生物作为领军者受益于市场细分和精细化趋势,长期发展潜力大 - 论据:市场规模约400亿人民币,拥有40%左右的KOL数量;新型重组胶原蛋白增加新场景和功能,吸引不同人群;不同品牌切入不同场景、人群和价格带推动市场扩容 [4] 主要产品表现 - 核心观点:可复美各产品表现不一,部分产品有增长潜力,部分产品面临挑战 - 论据: - 胶原棒:疫情前预期增速50%,新客占比近50%,复购率70%-80%,半年复购率40%高于行业平均;2025年4月胶原棒2.0升级,增加四型胶原蛋白,折扣率提升,618单支到手价提高约25% [6] - 焦点面霜:上市八个月营收2亿元,但复购率仅20%,销售依赖直播带货投流和大单品连带销售 [7][8] - 玉润修护面霜:采用线下医美院线推广策略,定位热损伤修复,即时修复效果显著,价格较高,符合年轻高消费人群需求,有望成新增长点 [9] - 敷料:处于稳定增长阶段,2024年销售额约11 - 12亿元,2025年预期14 - 15亿元,缺乏突破性进展,维持稳定增速 [10] 客户态度变化 - 核心观点:舆情事件后老客户对产品功效仍认可,新客户可能持观望态度 - 论据:可复美胶原棒复购率在618和双11期间达40%高于行业平均;新客户可能选择其他品牌或成分类似产品满足修护需求 [12] 渠道运营能力 - 核心观点:巨子生物线上渠道运营能力突出,线下会员运营布局积极,但渠道经营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 论据: - 线上:投流效率高,拉新效率未下滑;小红书平台2024年相关笔记超10万篇,搜索指数增长45%;自播、笔记宣传侧重科技化场景,邀请穿白大褂主播直播巩固品牌心智 [14][15] - 线下:已拥有20家直营店,2025年计划再开20家;通过开设直营店、举办线下专柜体验活动、柜姐小红书引流等提升线下会员能力 [16] 产品优势判断 - 核心观点:消费者实际使用体验和复购情况比技术指标更重要,老客复购率、新客转化比例和渠道调研数据可判断产品优势和基本盘 - 论据:消费者购买产品主要看效果,胶原蛋白含量是否大于0.1%非关注重点;短期内新客拉新受舆情影响,随时间和公司措施影响会消退 [18][19] 行业竞争格局 - 核心观点:胶原蛋白医美三类械市场开放将有竞争,化妆品领域新玩家进入初期扩容需求;行业整体渠道经营能力需提升,短期内不会激烈竞争 - 论据:三类械市场仅锦波生物获批,景博生物等有预期但未落地;胶原蛋白化妆品无政策门槛,新进入者通过差异化做大市场;大部分胶原蛋白公司渠道经营能力与传统消费品企业有差距 [24][25] 行业发展阶段 - 核心观点:未来两三年内胶原蛋白行业红利期可能结束,行业将重视渠道优势和运营能力 - 论据:投流效率变化显示新增客群触达效率下降;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公司开始布局线下渠道;过去医美行业判断依据集中在产品端,未来将重视渠道优势和运营能力 [28][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巨子生物2024年12月获得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批资格,但具体获批时间不确定 [20] - 618期间可复美退货率上升,主要由新客引起,老客户倾向继续使用 [21] - 焦点面霜定位模糊、复购率不高,公司通过大单品连带销售探索新增长点,评估新产品受欢迎程度 [23] - 舆情事件未对整个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和其他品牌产生广泛影响,完美通过运营提升实现增速 [29] - 为弥补618销售下滑需增加投入,可能导致销售费用率上升,具体幅度需跟踪后续销售情况 [30] - 巨子生物次抛产品2.0版本未受舆情直接打击,若舆情影响淡化预计保持良好增速 [31] - 巨子生物处理舆情事件有不足,但产品端有优势,渠道经营能力有劣势,正尝试构建ToC端用户服务能力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