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月日本IP零售线下调研反馈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内容 IP 产业、IP 衍生品行业 - 公司:三丽鸥公司、泡泡玛特、布鲁可、光线传媒、万代、阿里鱼、多美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日本内容 IP 产业 - 特点:具有全民性和广泛渗透性,IP 产品销售渠道多样,覆盖各年龄段,不同群体为不同类型 IP 付费[2] - 成功关键:制作委员会模式分散投资风险,形成生态链闭环,成功 IP 收益高且吸引衍生品授权需求[3][4] - 与国内差异:国内单一公司承担主要投资风险,缺乏对火爆 IP 的持续运营,而日本分散风险且长期运营 IP [5] 三丽鸥公司 - 发展历史:经历三起两落,通过国际化战略和海外授权业务实现增长,后因竞争和运营问题陷入困境,新社长上任后业绩增长[6][7][8] - 业绩提升措施:多 IP 策略,调整管理层,采用成果导向激励机制,数字化运营,整理亏损业务,减少 SKU [9][12][14] - IP 多元化策略:决策委员会选取重点角色,“老带新”推广次要角色[10] - 海外市场成就:与国内阿里鱼合作,在美国签订主授权协议,与泡泡玛特共鸣,关注产品社交属性[15] - 北美市场发展:2022 年营业利润转正,营收增速高,通过调整策略和加强运营逐渐恢复[23] 泡泡玛特 - 未来发展空间:海外市场潜力大,对标三丽鸥和迪士尼零售业务,有望成为年营收 100 亿美元、利润 200 亿美元的公司[24][26] - 与布鲁可对比:泡泡玛特是全产业链公司,终端掌控能力强,商业模式成熟稳定,而布鲁可是产品公司,终端掌控能力弱[27] - 乐园和门店情况:在北京朝阳建成轻量化乐园并实现小额盈利,国内约 400 家门店,海外约 150 家门店,全部直营[30] 三丽鸥与泡泡玛特对比 - 多元化战略:三丽鸥侧重 IP 多元化,泡泡玛特侧重品类多元化[11] - IP 运营:都进行产品维度延伸和轻量化内容运营,但泡泡玛特未尝试推出契合当下审美的新形象[18][19] - 渠道策略:都采用差异化产品对应差异化渠道,针对不同年龄段提供不同产品[20] - 会员运营:都注重会员运营,但泡泡玛特更为深入,粉丝数量多且提供差异化服务[21][2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IP 产品提高消费者粘性方式:可玩性、成瘾性和社交属性[16] - 日本 IP 运营成功经验:渠道差异化销售,针对不同年龄段提供不同产品[17] - 布鲁可情况:多 IP 策略,从单一品类向多品类过渡,业务模式不如泡泡玛特成熟[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