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顺丰控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快递件量增速优异原因:各项业务发力,大件业务增速迅猛,通过铺设航空资源和成立重货运输组细化业务,使快运业务量显著增长;电商退货件增加弥补商务件单票收入下降,顺丰承接近一半全行业退货件,凭借一小时上门取件的逆向物流能力构筑优势;组织变革和成本控制激活末端员工积极性,下放自主权给地区销售人员调整价格和客户补偿,提高电商及传统时效件增长速度[3] - 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措施:2021 年一季度亏损后进行战略纠偏,调整经营战略,从产品端优化,缩小低端网点并退出低端市场,聚焦中高端市场;启动第三次组织变革,总部职能转型为服务经营,推行经营结果导向的多样化驱动和成果共享激励,采用类合伙人模式激发员工积极性;持续推进多网融通,整合顺网、大建网、同城网,提高协同效率,提升小哥人效 8 - 10 个百分点,扩大与顺丰同城合作,在末端收派及同城快递产品上协同效果显著[5] - 应对市场变化策略:抓住德邦和跨越被京东收购后组织架构调整的机会,大力发展大件业务,铺设航空资源、成立重货运输组细化业务,使快运业务量显著增长;灵活调整价格策略,下放自主权给地区销售人员,提高装载率,增强市场竞争力[6] - 组织变革提升业绩方式:总部职能转型为服务经营,推行经营结果导向的多样化驱动和加大成果共享激励,采用类合伙人模式让员工从执行者转变为经营者;采用虚拟加盟或内部合伙人形式,推广大区合伙人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整体运营效率[7] - 全球布局探索举措:参考非洲水泥企业出海及极兔等公司做法,通过灵活的股权激励方式推动虚拟加盟或内部合伙人形式,为全球化布局做铺垫;优化管理创新,通过类合伙人模式让员工转变角色,推行区域稳定性评估等策略,确保全球扩展高效运营[8] - 易收发驿站试点情况及成本控制影响:在西南地区如成都和四川等地试点,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快递员在困难区、人才流失区开设驿站,丰富商业类型,提高快递员收入稳定性及客户满意度;持续整合管理区域,增大管理半径,减少大区数量,优化中后台职能体系人员,压缩网点管理人员,节约人力成本;资本开支持续下降,2021 年 200 亿,2024 年降至 99 亿,2025 年指引为 90 - 100 亿[9][10] - 无人车降本增效作用:无人车主要替代网点到小区或驿站线路,每月服务费加电费约 3000 元,传统油车每月成本约 1 万至 1.1 万元,一辆无人车可节约 7000 至 8000 元成本,但因路权限制,每月实际节约成本约 2000 元;理论上三辆无人车可替代一辆有人车,随着路权放开和时速提高,未来降本空间广阔;无人车概念推动直营快递股价走势超过加盟制快递[11] - 资本开支和现金流改善情况:资本开支自 2021 年的 192 亿逐渐下降到 2024 年的 99 亿,占公司收入比例从 9.3%降至 3.5%,未来稳中有降;自由现金流从 2021 年的负 38 亿上升到 2024 年的 223 亿;股东回报持续提升,分红比例从 2022 年的 20%上升到 2023 年的 35%,再到 2024 年的 40%,2024 - 2028 年将稳步提高,港股上市前一次性分红 48 亿元,实际分红额接近 90 亿元[12][13] -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计 2025 年营收维持 10%左右双位数增长,净利率提升 0.2 - 0.3 个百分点至 3.8% - 3.9%,2025 年和 2026 年盈利预测分别为 117 亿元和 136 亿元,同比增速均为 16%,中期有望实现 5%左右净利率水平,对应净利润 180 至 200 亿元;港股估值存在折价,随着港股流动性改善及外资资金认可度提升,存在较大投资机会;市场采用分部估值,总体市值底线约 2100 多亿元,现在市值 2400 亿元,安全边际足够,年底目标市值 2800 亿元,中期目标 3500 至 4000 亿元[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易收发驿站已在全国推行两年,在西南地区试点[9] - 目前顺丰无人车主力车型为九十的 Z5 无人车,设计时速 60 公里,目前仅允许 30 - 40 公里[11] - 市场对时效快递给予 15 倍估值,对供应链及快运给予 10 倍估值,对冷运和同城业务按 0.8 倍 PS 估值[14]
顺丰控股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