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焦矿山智能化市场潜力,关注智能矿山无人车的发展前景
科达自控科达自控(BJ:831832)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智慧矿山、新能源充换电、无人驾驶、特种机器人、煤矿智能化 - 公司:科达自控、华安证券、丹东测控、北矿、华沃智能、易控、西迪、易控智驾、科达数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科达自控公司概况 - 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主营智慧矿山、物联网技术与服务、智慧市政,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为能源行业和城市公共设施提供解决方案 [1][5] - 在智慧矿山领域深耕 20 多年,掌握软硬件研发能力,与大型矿井建立合作关系,市场占有率较高 [1][10] - 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拥有近 500 项知识产权,其中约 60 项为发明专利,连续多年被评为工业互联网 500 强企业,承担多个国家重要科技项目,是山西省唯一认定的矿山特种机器人的创新实验中心 [6] 中国能源行业现状及煤炭智能化重要性 - 中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煤炭是战略储备资源,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1][7] - 煤炭行业招工困难,下井人员年龄大,实现煤矿智能化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安全性是重要方向,生产环节无人值守是关键和挑战部分 [1][7][8] 智慧矿山发展趋势 - 发展经历技术、政策驱动阶段,目前转向市场驱动,新建矿井强调智能化解决实际产能、采煤及减员问题 [1][11] - 市场空间广阔,科研院所预测在万亿级以上,科达自控测算初期保有量应在 6000 亿以上 [12] 科达自控在各业务领域的布局和成果 - 智慧矿山:引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煤矿生产环节无人值守,解决关键环节无人值守技术,有实际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 [5] - 新能源充换电:独创立体式新能源充换电管理系统,截至 2024 年底净收入约一亿元,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全国布局 14 万个社区充电桩,注册用户突破千万,每日活跃用户约六七百万 [1][2][21] - 无人驾驶:2018 年以来在多个大型煤矿开展无人驾驶辅助工作,验收国家科技部项目,在井工及露天煤矿车辆辅助驾驶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露天矿卡车调度和防碰撞系统升级至第四代,井工矿专注车辆管理系统 [4][13][22] - 特种机器人:2019 年以来开发巡检类机器人应用于非煤领域,获得 70 多项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 30 多项,正在开发新的四足及履带机器人 [15] - 软件平台:引入大模型技术,推广至全国大型煤井,综采工作面控制系统实现自动采割用煤环节,皮带控制系统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16] - 365 服务体系:提供标准化服务,覆盖五六十个煤矿,由 200 多人组成团队,带来收益,加强客户粘度,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7] 无人驾驶技术相关情况 - 目前处于试点阶段,露天矿技术进展较快,井工矿受通讯基础设施限制,面临法律和生产采购目录限制,难以大规模推广 [4][22][24] - 未来辅助运输和车辆无人驾驶是大势所趋,但短期内受技术、法律、成本等因素影响 [28] - 系统价值量因矿山规模而异,千万吨或两千万吨露天矿系统总价值约 1000 万元,每辆车配备成本约两三万元,无人驾驶改造每辆车成本百万级别,未来预计降至 10 - 20 万元 [29][30] 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进展 - 进展较慢,未达预期,受煤炭价格、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影响,短期内高昂改造费用使技术只能在国央企试点应用 [32] 行业竞争情况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丹东测控和北矿,未来会面临更多竞争,如西迪、易控等,资本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决定企业生存能力 [31][33] 矿山机器人相关情况 - 未来五到十年具身机器人将在煤矿井下工作,成为采煤主要力量,但短期内作业类机器人难以完全替代人工,巡检类机器人已广泛应用 [4][36] - 国家政策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对机器人技术要求高,存在防爆处理、行走方式和电动机械手等技术难点 [4][37][3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华安证券自 2025 年起每月举办特色系列会议探讨北交所市场投资机会,不同月份聚焦不同领域 [3] - 社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解决方案包括自主研发和委托生产充电桩,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降低运维费用,开发多种检测与预警系统 [19] - 科达自控商业模式优势在于将智慧矿山物联网技术平移到社区充换电领域,拥有多项知识产权和荣誉 [20] - 科达自控杭州子公司科达数智聚焦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目标是与杭州人工智能公司合作将产品应用于煤矿领域 [41] - 科达自控 2025 年业务包括智慧矿山和立体式充换电两大板块,未来探索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作为第三增长曲线,预计两至三年内与现有主业持平 [42] - 科达自控未来以技术优势为核心扩展业务,深耕智慧矿山领域,赋能新技术,通过充换电技术寻找新应用场景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