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益方生物、贝达药业、正大天晴、艾伯维、强生、安进、诺华、礼来、BMS、武田、PTGX、Nimbus、DICE、赛诺菲 [1][3][11][13] - 行业:创新药研发行业、银屑病治疗行业、痛风治疗行业、乳腺癌治疗行业 [2][3][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益方生物创新药管线情况 - 三代 EGFR TKI 贝福替尼:由贝达药业负责销售,2024 - 2025 年销售趋势好,有望替代艾克替尼,扩大在 EGFR 突变肿瘤靶向药市场份额 [2][3] - KRAS G12C 靶向小分子抑制剂:2024 年上市,由正大天晴负责销售,销售情况好,预计获较好销售峰值 [2][3] - 口服 SERD 抑制剂:国内进度最快,计划联合 HER2 ADC 或 CDK4/6 抑制剂推进一线治疗,对外授权国内公司销售,明后年完成关键临床试验并申报上市,有望成中国首个上市口服 SERD [2][6] - TYK2 抑制剂:2024 年银屑病二期临床试验展全球 BIC 潜力,已开启 IBD 等适应症临床研究,有望全球授权 [2][4] - URAT 抑制剂:改进自雷西纳德,国内外二期临床,美国联合别嘌醇试验,有望解决痛风市场安全性问题 [2][4] - 两款抗肿瘤药物(临床前阶段):WRN 抑制剂在 AACR 大会口头报告,有良好临床前数据 [4] 益方生物核心竞争力 - 由海归科学家创立,具备优秀立项能力及强大临床推进能力,能在不同领域和适应症开发具 BIC 潜力新药,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卓越立项及持续推动高质量创新研发 [3][8] 银屑病治疗市场情况 - 市场规模与迭代:全球银屑病治疗市场经历多轮药物迭代,2023 年全球市场约 340 亿美元,美国接近 300 亿美元,从 TNF 阿尔法生物制剂到 IL - 23 单抗,疗效和给药周期显著提升,进入 PASI90 和 PASI100 时代 [5][9] - 未来发展方向:提高药物便利性和疗效,生物制剂延长给药间隔或改口服是趋势,口服药若解决注射问题可扩大市场 [5][9][10] - 跨国药企布局:艾伯维、强生、安进、诺华、礼来等布局银屑病口服药,部分面临专利到期压力,需开发新替代品 [11] - 第一代口服药表现:如阿柏西普 2024 年峰值销售额 22 亿美元,未来可能达 25 - 30 亿美元,针对轻重症适应症,效果略逊生物制剂,但安全性好,在轻中度人群广泛应用 [12] - 下一代新兴技术和靶点:包括 LL20、TYK2 抑制剂等,L17 和 L23 改口服,IRAK4 抑制剂有治疗潜力,跨国企业积极开发 [13] TYK2 抗体情况 - 发展现状:开发以解决传统 JAK 抗体安全性问题,新一代 TYK2 药物有效性更好,如武田新型 TYK2 抗体二期临床表现优于 BMS 一代产品,在 IBD、SLE 等适应症有潜力 [14][15] - 全球交易情况:交易活跃,如 PTGX 与强生、Nimbus 与武田、DICE 与礼来合作,艾伯维购买临床前阶段 TYK2 抗体,一期美国完成交易总包价值 10 - 20 亿美元,各大公司对新型抗体预期高 [16] 武田公司进展 - 药物针对银屑病适应症已上市,银屑病关节炎全球三期临床试验成功,预计很快上市,正在进行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三期临床试验,探索斑秃等其他适应症并启动研究 [17] - 其 BIC TikTok 抑制剂开发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进行全球二期临床试验,数据预计 2026 年公布 [18] 益方生物 TYK2 抑制剂 D2,570 情况 - 对 TYK2 亲和力高,对 JAK1 选择性好,中国银屑病二期临床试验中,高剂量组 PASI 100 有效率 50%,优于多种同类药物,入组患者基线差仍疗效优,有望成下一代全球 best in class 药物,对比其他药物表现出更高疗效,新一代口服 TGF - β 抑制剂有望提升市场份额并争夺单克隆抗体市场份额 [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强生调研显示,未接受治疗的美国银屑病患者中 30%因注射问题、75%因安全性拒绝生物制剂,已使用生物制剂患者中 75%愿替换成相似疗效且更便利口服药 [10] - 溃疡性结肠炎 2024 年销售额接近 200 亿美元,市场缺乏高效药物 [18] - 目前银屑病市场中,口服用药占比不足 5% [19][20]
益方生物202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