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 AI 眼镜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潜力巨大:AI 眼镜是远期能达万亿市场空间的高潜力智能穿戴设备,作为 AI 大模型落地移动终端硬件的载体,具备稀缺性、成长性和确定性。全球权威 IT 咨询机构 Gartner 预测,未来两到五年内 AI 技术步入成熟期,会出现大量创新技术并实现主流采用[1][2] - 产品特点突出:在传统眼镜上搭载耳机、摄像头、AR 增强现实显示技术和 AI 大模型,实现 AI 交互功能,稀缺性体现在可穿戴设备中占据黄金生态位,能实现便捷的声音语言和视觉信息输入输出[3][4] - 类型及替代功能明确:分为传统眼镜加耳机(替代蓝牙耳机)、传统眼镜加摄像头(替代运动相机)、传统眼镜加 AR 增强现实功能(可能替代智能手机)三种类型[5] - 已有成功案例:Meta 与雷朋联合推出的雷朋 Meta 是全球爆款,2024 年销量达 142 万台,外观与普通墨镜无异,增加 AI 交互功能,性价比突出,延迟可接受,续航较长[1][5] - 市场规模测算可观:从真实功能入手,音频、运动相机和 AR 显示替代方面分别有 1700 亿、300 亿和 1.8 万亿元人民币潜力;从产品形态维度测算,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全球出货量达 14 亿台,总市场空间约 1.4 万亿元人民币[1][9] - 销量及渗透率增长迅速:2024 年全球销量约 152 万副,渗透率 0.3%;2025 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 82%,IDC 预计 2025 年销量达 1500 万台,渗透率达 3.1%[1][10] - 产业核心驱动因素多:包括科技巨头入局带来资金涌入、技术迭代(如 Deepseek 模型和 Micro LED 显示)、成本降低以及爆品效应,国产化路线通过零部件替代进一步降低成本[1][11] - 部分公司具有领先优势:康耐特光学、明月镜片、英派斯和博士眼镜在 AI 眼镜领域领先,康耐特光学作为镜片龙头,有望率先受益于量产,并与科技龙头共同研发超薄 XR 贴合式镜片[3][19] - 运动场景潜力大:运动场景是 AI 眼镜渗透率提升的突破口,Meta 已发布运动 AI 眼镜,进一步验证该领域潜力[3][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显示技术突破:目前主流是 Micro LED 微显示搭载光波导技术输入人眼,但光波导技术处于早期,存在无法大规模量产和彩虹纹、漏光等问题,2025 年 5 月底雷鸟推出全球首款全彩显示 AR 眼镜,实现从单色向全彩突破,但清晰度和颜色饱和度仍有提升空间[12][13] - 爆品市场影响:国外 Meta 雷鹏 Meta 系列销量逐级提升,与欧克利联合推出运动 AI 眼镜目标销售 500 万台;国内小米新品引起破圈效应,不到一周售出 5 万台,相比去年全年国内不到 5 万台增长迅速,但距内部预期 30 万台有差距[15] - 渠道端重要性:线下渠道绕不开近视人群验光验配环节,现成庞大渠道网络可补足新进品牌如百度等线下体验和营销需求,传统终端渠道参与价值分配占比约 5 - 10%[16] - 上游零部件价值分配:上游核心零部件占比约 45 - 50%,芯片占比最高可达 50%左右,AR 眼镜对零部件精度和折射度要求高,未来会演变成一体化贴合[17] - 各公司业绩预期和估值:康耐特光学 2025 年主业增长预计 5.3 亿元,对应 31 倍左右估值;明月镜片 2025 年主业业绩约 2.1 亿元,对应 47 倍左右估值;英派斯 2025 年预计主业业绩 1.1 亿元,估值 30 倍左右;博士眼镜 2025 年预计主业业绩 1.3 亿元,对应接近 60 倍高估值[20] - 投资风险:投资者需注意技术发展、成本下降不及预期以及其他产品路线替代的风险[3][23]
AI眼镜行业深度解读:万亿市场如何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