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为新能源汽车、储能、AI 及机器人行业,公司为特斯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汽车业务 - 产销情况:2025 年第二季度产量 41 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销量 38.4 万台同比下降 13.5%,第一季度销量 33.7 万台同比下降 13%,二季度较一季度有增长[2][5][6] - 区域市场影响:2024 年全球总销量约 178 万台,中国、美国、欧洲分别占 37%(65.7 万台)、35%(61.8 万台)、18%(32.7 万台);2025 年二季度中国交付量 10.7 万台同比降 26%,美国 12.5 万台同比降 18.35%,欧洲 3.9 万台同比降 31.6%,欧洲 4 月同比下滑 50%后回升[7] - 销量下滑原因:主力车型 Model 3 和 Model Y 竞争力下降,欧洲市场受政治因素影响[2][8] - 销售前景:第三季度预计维持一定水平,恢复增长取决于公司措施,若价格不变二季度营收或同比降 15%[2][9] - 收入占比:汽车业务贡献约 80%的收入[4] - 储能业务 - 收入占比:能源业务(含储能和光伏)占比约 10%[4] - 发展趋势:美国市场需求增长,一季度部署量同比增 150%以上,预计全年同比增 50%以上,但关税推高成本或抑制需求,二季度或持平或略下滑[11] - 价格与毛利率:行业处于降本周期,关税使成本上升带来价格反弹拐点,一季度毛利率 28.8%,需关注关税对毛利率影响[11] - 服务及其他业务:包括特斯拉保险、充电桩以及全自动驾驶(FSD)等,占比约 10%[4] - AI 业务 - Robotaxi - 进展:2025 年 6 月 22 日在奥斯汀测试,首批 10 - 20 辆车,副驾有安全员,单车收费 4.2 美元,采用 Model Y 改款硬件平台,预计 Cybertruck 版本三季度推出,无人公交车版本 2026 或 2027 年推出[12] - 硬件和软件表现:硬件按计划推出,需观察 Cybercab ;软件行驶平稳但有违反交规问题,需提升软件能力,计划 2025 年扩展至北美形成数千辆规模车队[13] - 优劣势:优势是硬件和软件自研自产把控力强;劣势是硬件成本无优势,Model Y 改款平均成本 25 万人民币,运营区域小[14] - 发展节奏:分限定区域测试、获测试及试运营牌照、取得全无人牌照并扩大运营范围实现商业化盈利三阶段,关注 Cybercab 两座版能否降成本[16] - 挑战与商业化:面临数据采集和监管提交挑战,一到两年后见商业化数据,目前单车收入亏损,需提高订单量和扩大运营网络[2][16] - Optimus 机器人 - 进展:自 2023 年底发布 Optimus General Two 版本后向第三代迭代,计划 2025 年生产 5000 - 10000 台,截至二季度末仅下线 1000 多台[17][18] - 问题:面临硬件(电机过热、灵巧手不足、寿命和续航问题)和软件(电池车间搬运效率不到工人一半)问题,项目负责人更换或致短期内进度延迟[17][18] - 新车型 - 6 座版 Model Y:计划三季度秋季在国内发布,关注发布会后情况及是否与 XAI 合作[22] - 廉价版 Model 2 或 Model Q:推出时间影响公司估值,面临降本挑战,需控制单车成本在 1.5 万美元以内[19][20][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业绩前瞻:2025 年二季度预计销售收入下降约 15%,关注汽车毛利率、储能业务部署量和毛利率,以及 Robotaxi 和 Optimus 进展[19] - 新车型发布关注点:关注制造成本、是否采用新工艺降本、销量数据及市场反应、是否有与其他公司合作等协同提法[23]
特斯拉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