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会议纪要围绕特斯拉(Tesla Inc.,股票代码TSLA)展开[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财务表现 - 2Q25营收224.86亿美元,环比增长16%,同比下降12%,高于高盛和市场预期;汽车交付约38.4万辆,环比增长14%,同比下降13%;生产约41万辆汽车,环比增长13%,同比基本持平[18]。 - 总公司毛利率(含SBC)为17.2%,高于高盛和市场预期;汽车非GAAP毛利率(含SBC,不含监管信贷收入)为15.0%,高于预期,得益于更好的ASP;每辆车成本从1Q的3.55万美元增至约3.59万美元[19][20]。 - 各业务板块中,汽车营收166.61亿美元,环比增长19%,同比下降16%,隐含车辆ASP约4.18万美元,高于预期;能源业务营收27.89亿美元,环比增长2%,同比下降7%,毛利率30.3%,高于预期;服务及其他业务营收30.46亿美元,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17% [21][22]。 - EBIT(含SBC)约9.2亿美元,高于预测;非GAAP摊薄后每股收益(不含SBC和数字资产非现金按市值计价调整)为0.40美元,高于高盛预期且与市场一致;每股收益高于预期主要因营收高2%和毛利率较高,但部分被更高的研发和税收抵消[23]。 - 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投资环比减少2亿美元至368亿美元,2Q自由现金流为1.46亿美元;库存环比增加9亿美元至146亿美元[24]。 2. 政策影响 - 本季度关税成本增加约3亿美元,约三分之二影响在汽车业务,其余在能源业务,且后续季度关税影响将全面显现[25]。 - 美国税收和解法案生效,4Q起取消IRA购车税收抵免,将对汽车业务产生近期影响;排放合规处罚为零,将影响监管信贷新销售[26]。 3. 公司展望 - 因政策因素不确定,未提供汽车或能源业务增长具体预期;1H25开始生产更实惠车型,预计2H开始量产;Model YL预计今年秋季在中国开始交付[27][29]。 - 锂精炼和阴极制造计划按计划于2025年开始生产,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国内生产用于储能产品的LFP电池[30]。 - 机器人出租车方面,在奥斯汀扩大服务范围,并争取在加州湾区、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佛罗里达州推出;Optimus gen 3预计今年有原型,明年扩大生产,管理层认为5年内年产量可达超100万台[30][31]。 4. 投资观点 - 投资者未来关注重点是在更困难政策环境和竞争下,特斯拉AI产品(如机器人出租车、FSD)和新车发布推动营收和利润重新加速的能力[3][32]。 - 预计2026年营收增长和利润改善,且略高于此前预期,但2025/2026/2027年估计仍低于FactSet共识;维持股票中性评级,将12个月目标价提高至300美元[3][17][32]。 - 关键变量包括:FSD/机器人出租车方面,虽已开展业务,但规模小且技术数据有限,辩论其增长速度将持续;FSD在北美附加率扩大25%,期待特定场景下实现眼睛离开驾驶时货币化改善,但绝对收入仍较小;新车型是汽车销量增长关键,关注新车型特点和推出时间的差异化;Optimus gen 3预计明年扩大生产;汽车和能源业务利润率好于预期,上调2025/2026/2027年利润率假设[33][37]。 - 估值方面,目标价基于120倍(不变)应用于更新后的Q5 - Q8E每股收益(含SBC)估计[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风险因素 - 下行风险包括车辆降价幅度超预期、电动汽车竞争加剧、关税影响超预期、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产品/功能延迟、关键人员风险、内部控制环境、利润率和垂直整合带来的运营风险[40]。 - 上行风险包括特斯拉电动汽车更快采用和/或市场份额增加、宏观经济环境更有利于新车销售、新产品提前推出、AI产品更早/更大影响、关税影响小于预期[40]。 2. 评级和目标价历史:可查看价格目标和评级历史图表,获取评级和目标价变化信息[52]。 3. 研究相关说明 - 高盛因子分析通过将关键属性与市场和行业同行比较,为股票提供投资背景,包括增长、财务回报、估值倍数和综合四个关键属性[44]。 - 高盛对股票进行并购排名,特斯拉并购排名为3,代表被收购可能性低(0% - 15%),不影响目标价[46]。 4. 监管披露 - 高盛在过去12个月为特斯拉提供投资银行服务并获得补偿,未来3个月预计或寻求获得投资银行服务补偿;过去12个月还获得非投资银行服务补偿,与特斯拉有投资银行和非投资银行证券相关服务客户关系,并为其做市[49]。 - 不同地区有相关监管披露要求,如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香港、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英国、欧盟等地区,涉及研究适用对象、信息获取方式、责任承担等方面[57][58]。
特斯拉_第二季度毛利率改善;营收和利润能否重新加速或将成为后续关键争议点Tesla Inc. (TSLA)_ Improved 2Q gross margin; Ability for revenue and profits to reaccelerate likely to be key debate fro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