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光伏产业链(颗粒硅、多晶硅、硅片、组件等环节)[1][2][3][4] - 涉及公司包括轻盈科技(颗粒硅技术)、福斯特(PCB/AI硬件材料)、龙之暗虚(BZ路线企业)、RGD(胶膜企业)等[2][7][8]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光伏行业反内卷趋势 - 行业经历三年底部后进入修复期,未来2-3年主流趋势向上[1] - 反内卷核心驱动包括供给端改革(如收储传闻)和成本优化,产业链报价已回暖至全成本线以上[5] - 多晶硅报价从42元/千克升至44元/千克,硅片/组件环节传导顺利,但组件需求仍受限于功能清单,国内集中式价格稳定在0.61-0.68元/W[3][4] 2 技术路线与差异化机会 - 颗粒硅技术(轻盈科技):成本与碳足迹优势显著,为核心推荐方向[2] - BZ路线企业(如龙之暗虚):效率领先,市占率有望提升[7] - AI硬件材料(福斯特):PCB产业链高速增长,电子材料业务(如BG材料)预计达1亿规模,与光伏业务体量相当[2][9] 3 产业链动态与业绩 - 库存转移:硅料环节签单加速执行,库存向下游转移[6] - 盈利分化:组件企业(如RGD)受价格传导压力,Q2净利润中值约0.7元,胶膜降价幅度大于原材料[8] - 排产改善:4月需求强劲推高价格,但5-6月因需求预冷报价回落[6] 4 多元化业务与新增长点 - 光伏企业布局新业务(如福斯特电子材料、新能源车业务)以对冲行业压力[9] 其他重要细节 - 收储传闻:版本多样(金额、规模、参与企业),推进进度未明确,需以官方公告为准[5] - 风险提示:交流会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知识产权归属太平洋证券及受邀嘉宾[10] (注:单位换算已统一为原文表述,如元/千克、元/W)
光伏板块观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