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数据中心电源与液冷技术行业 - 公司:涉及国内电源企业(如和望、欧陆通、迈米、中恒)、海外科技巨头(Meta、英伟达、微软、谷歌)及液冷技术相关公司(英维克、思泉新材等)[1][2][5][18] --- 核心观点与论据 电源技术升级与市场机会 1. 功率需求升级:数据中心电源功率从3千瓦→5.5千瓦→12千瓦甚至更高,技术门槛提升淘汰部分老供应商,为国内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创造机会[1][2] 2. HVDC架构加速落地 - Meta计划2026年Prometheus项目采用±400伏HVDC方案(比预期提前1年)[1][3] - 英伟达2027年Ruben Ultra配套800伏HVDC架构,海外推进速度超预期[1][3] - 国内企业需提前布局(研发周期12-14个月,总周期1.5-2年)[4] 3. HVAC趋势明确:英伟达Robin Ultra单机柜功率达600千瓦以上,HVAC可降低铜牌成本及电流损耗[6] 固态变压器(SST)优势 - 直接转换10千伏电网→800伏直流供电,减少50%电缆用量,效率比边柜电源高0.5个百分点,北美高电价地区更倾向采用[8] 液冷技术趋势 1. 渗透率加速:当前20%→2025年底预计50%,驱动因素包括高算力芯片需求、系统效率提升及节能政策[10][13] 2. 海外巨头动向:微软所有数据中心将支持液冷系统,GB300机柜2026年液冷比例近100%[12][14] 3. 国内进展:华为CM384架构液冷占比70%,政策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1.25,推动液冷改造[13][15] 国内外市场差异与机会 - 海外市场:算力规模大、技术迭代快(如HVDC、SST),国内企业需突破高压大功率技术(如台达ACDC报价5元/瓦 vs 国内HVDC 0.5元/瓦)[5][6] - 国内市场:政策补贴(如上海6亿元算力券)、分/业同源架构灵活应对需求[15][16] --- 其他重要内容 1. 催化剂事件: - 2025年10月全球OCP大会公布新技术路线 - Meta 2026年Q1投建数据中心,国内企业供应链切入机会[11] 2. 国产替代逻辑:液冷服务器需求增长推动国内厂商送样认证(解决台企漏液问题),关注英维克、申菱环境等[14][18] --- 数据与单位引用 - 功率数据:3千瓦→5.5千瓦→12千瓦→600千瓦(单机柜)[1][6] - 价格对比:台达ACDC 5元/瓦 vs 国内HVDC 0.5元/瓦[5] - 液冷渗透率:20%→50%(2025年底)[10] - 政策目标:新建数据中心PUE≤1.25[13]
AIDC电源&液冷观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