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概述 * 全球光伏跟踪支架市场增长迅速,地面电站需求显著提升,但各区域渗透率差异大,中国市场渗透率较低但需求量大,印度和中东地区增速较快,为主要增长点[2] * 中信博凭借中资背景、研发制造一体化模式和先发优势,在新兴市场如中东和印度占据竞争优势,2024年市场份额提升至20%以上,订单和出货量均领先[2] * 跟踪支架行业经历周期性波动,组件价格下降和海外需求恢复推动行业修复,中信博跟踪支架交付量占比提升,毛利率随钢价下降和需求恢复而抬升[2] 市场现状与趋势 * 2024年跟踪支架的需求量约为111GW,但在地面电站中的渗透率仍低于50%[3] * 美国和欧洲等渗透率超过90%,中东和印度等地区的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3] * 中国地面电站需求占比过半,但基本没有跟踪支架需求,未来整体渗透率有较大成长空间[3] * 从2013年至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为34%,地面电站需求从2018年的100GW增长到2024年的600GW左右[12] * 跟踪支架的渗透率从七年前低于20%上升至目前40%至50%之间[12] 区域市场分析 * 美国和欧洲是两个基数高且渗透率高但增速放缓的成熟市场[13] * 美国2024年的跟踪支架交付量约为34GW,同比有所下降,但其储备项目量仍然很大,截至2023年底排队项目已超过1,000GW[13] * 欧洲市场24年的需求约为23GW,其中西班牙占了一半[13] * 中国地面电站占全球一半以上,总量接近160GW,但跟踪支架渗透率仅约5%[13] * 印度和中东地区处于中等渗透水平,这两个地区自身地面电站需求增速较快[13] * 印度去年(2024年)地面电站装机量增长185%,达到18.5GW,中信博交付接近10GW[13] * 中东去年(2024年)的需求为15.4 GW,同比增长翻倍[13] 竞争格局 * 跟踪支架长期由欧美企业主导,美国三家龙头企业曾占据50%以上市场份额,而中国企业长期份额低于10%[3] * 2024年,由于中信博在中东和印度的出货增加,中国企业份额提升至20%以上[3] * 欧美企业依赖本土市场,例如Nextracker和Array Technologies,以及西班牙SOTEC等公司[14] * 中国企业由于国内低需求,不得不出海拓展业务,主要集中在中东和印度等没有关税壁垒且距离较近的地区[14] * 自从中国企业进入这些新兴市场后,其份额逐渐增加,到24年已经提升至20%左右[15] 中信博的竞争优势 * 客户层面:凭借中能建和中电建等中国电力开发与运营公司的出海,中信博在印度和中东地区的大客户影响力显著提升[5] * 研发层面:公司采用研发、设计、制造一体化模式,相比欧美厂商将设计与生产分离的模式,在产品迭代速度和生产成本方面具有优势[5] * 生产成本领先两毛钱以上,每瓦甚至可达三四毛钱[5] * 先发优势与产能布局:公司在新兴市场拥有先发优势,并且已经实现本土制造需求[5] * 2024年,公司在中东和印度市场的新签订单及出货量均位居第一[5] 财务与订单情况 * 一季度公司新签订单创六季度历史新高达43亿元,在手订单高达73亿元[5] * 今年(2025年)预计全年新签订单将超过120亿元[5] * 全球光伏跟踪支架市场在手订单强劲,Nextracker和中信博等公司订单均创新高[2] * Nextracker最新在手订单超过47.5亿美元,连续15个季度增长[11] * 中信博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在手订单也达到了73亿元,其中约50亿元为跟踪支架订单[11] 股价表现与估值 * 自2025年以来,中信博股价大幅跑输光伏指数及沪深300指数,主要经历了三次大跌[5] * 1月22日,公司公告2024年底订单不及预期,单日下跌15%[6] * 4月7日,受对等关税影响,公司单日下跌16%[6] * 5月中下旬,由于定增解禁及市场对订单空间与新兴市场竞争担忧,公司最大回撤超过17%[6] * 目前公司交易于1314倍PE水平,相比美股龙头1520倍以及A股可比公司20倍以上水平处于合理配置位置[7] 毛利率与钢价影响 * 在2022年抗通胀法案颁布之前,中美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基本接近,高时可达20%到30%,低时约为10%[17] * 自2022年后,美国企业享受抗通胀法案补贴,使其毛利率显著提升至30%甚至40%左右,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则维持在20%到30%的毛利率[17] * 钢价对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格和毛利率方面[21] * 尽管钢价不会大幅上涨,但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支撑,组件和储能设备价格不会出现百分之四五十以上的大幅下跌[21] * 毛利率方面,预计会有略微下降[21]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增长空间取决于稳固新兴市场,拓展欧美等市场[4] * 若全球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有望实现更高的交付量和利润,但需关注钢价波动风险[4] * 预计2025年公司业绩将在7.5至8亿元之间,而2026年则可能达到9亿元左右[23] * 公司未来长期增长空间取决于稳住中东及印度市场,同时拓展欧洲、拉美、中国及美国等地客户需求[25] * 如果全球需求能从目前的700GW增加到800-1,000GW,其中地面光伏系统占一半,那么跟踪支架需求可能达到200GW以上[25] * 按公司目前15%-16%的市场份额计算,有望交付30-40GW左右的跟踪支架[25] * 在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情况下,公司利润仍有望达到15亿元以上[25]
中信博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