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发展,包括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及半固态电池[1][2][3] - 公司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蔚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天铁科技、纳克诺尔等[1][4][26][2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路线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被视为终极技术路径,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和理论安全性,但量产时间表不确定,宁德时代预计成熟期在2030年[1][3][6] - 半固态和准固态电池可能率先量产,液态电解质含量逐步减少(液态25%以上,半固态5%-10%,准固态0%-5%),符合2026年新国标要求[1][12][13] - 光伏HJT技术兴衰表明第一性原理判断可能偏离实际应用,固态电池需结合工业条件与商业化考量[5][6] 材料与工艺 - 硫化物电解质优势:离子电导率最高,但生产面临安全(硫化氢毒性)、专利壁垒(日韩主导)、成本高(硫化锂300-400万元/吨)[17] - 氧化物电解质特点:高离子电导率(铌镧锆氧、磷酸钛锂铝),界面性能差需搭配聚合物,国内清陶、卫蓝新能源布局[16] - 聚合物电解质改进:稳定性高但离子电导率低(10^-710^-8 S/cm),改性后提升至10^-310^-4 S/cm[15] - 干法负极和锂金属电池为确定性机会,天铁科技获新界能源4亿元订单[4][22] 市场动态 - 2024年10月起行情发酵:初期关注硫化物(宁德时代引领),后扩散至氧化物、聚合物及半固态企业(清陶、蔚蓝)[10][11] - 2025年进展:清陶、卫蓝新能源进入量产关键期,纳克诺尔研发干法设备,长阳科技开发复合膜[27] 其他重要内容 挑战与瓶颈 - 界面阻抗是半固态电池最大卡点,工艺突破聚焦制备与成膜技术[12][14] - 硅碳负极2025年未达预期,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而非车用电池[21] 生产流程差异 - 全固态取消隔膜和注液环节,新增胶框印刷和等静压步骤;半固态设备改动较少(资本开支增加30%-50%)[25] - 干法工艺适配固态电池,国内纳克诺尔、宏工科技等布局设备[23][24][26] 企业动态 - 清陶能源:上汽体系支持,下半年订单预期释放[27] - 纳克诺尔:与清华研究院合作研发干法技术,小批量送样[27] - 长阳科技:开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复合膜,提升支撑性[27]
如何推演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