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中国啤酒行业 - 主要公司:燕京啤酒、百威亚太、珠江啤酒、华润啤酒(喜力)、青岛啤酒、重庆啤酒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燕京啤酒的投资潜力 - 首推燕京啤酒,因其全国化扩张中大单品U8持续放量,且利润率提升空间巨大(与行业平均相比有3-4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1][3][4] - 供给侧改革进度滞后,净利率约10%,低于行业平均(13%)和外资品牌(高峰20%),处于追赶阶段[3][9] - U8大单品支撑毛利率和估值,未来1-2年仍为首推标的[4][10] 2 百威亚太的市场挑战 - 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从2023年下半年延续至2024年上半年,预计趋势将持续[1][5] - 疫情后费用制度紧缩削弱品牌和渠道壁垒,2024年上半年销量下滑约8%(Q2下滑7%)[5] - 份额流失使国产品牌受益:广东(珠江)、福建(华润喜力)、浙江(华润喜力、重啤、燕京)、东北(燕京、青岛)[1][6] 3 行业吨价与高端化趋势 - 2023Q4至2024H1吨价承压,全年预计继续下降,受经济环境、通缩及低端产品铺排策略影响[7] - 长期看,中国啤酒吨价(3,300元)远未达顶峰,高端化仍有空间,通缩结束后将恢复上行[8] - 历史韧性:美国、日本等在经济下行期吨价仍保持增长[8] 4 供给侧改革影响 - 2016年启动改革,外资品牌(嘉士伯、百威)率先完成,国内品牌(华润、青岛、燕京)跟进[9] - 改革进度差异导致净利率分化:外资高峰20%,国内多数13%+,燕京10%[9] 5 区域市场竞争格局 - 百威份额流失后,国产品牌分区域受益: - 广东:珠江为主,华润、燕京、青岛次之[6] - 福建:华润喜力、惠泉、燕京[6] - 浙江:华润喜力、重啤、燕京[6] - 东北:燕京(2024年起)、青岛(2025年起)[6] 6 未来1-2年行业主线 - 以份额逻辑为主,关注燕京、青岛啤酒(2026年组织革新潜力)、重庆啤酒[10] - 华润啤酒的组织变化可能影响行业竞争格局[10] 7 餐饮端市场短期影响 - 北方餐饮端受政策整顿影响(占市场10%-15%),AB类餐饮场景下滑,但非即饮渠道正增长[11] - 对燕京、珠江影响较小,全年盈利预测未调整[11] 8 投资配置建议 - 最佳时点为2024年8月中报后,传统消费板块或迎重估及盈利预测上修机会[12] --- 其他重要细节 - 历史个股表现:2016-2019年重庆啤酒、2016-2018年华润啤酒、2021年青岛啤酒、2023年燕京/珠江啤酒均有超额收益[2] - 吨价韧性:经济下行期仍能维持增长,恶性竞争或久税是主要风险[8]
啤酒竞争格局演变及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