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聚焦于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材料及工艺优化,涉及铝合金、镁合金、PEEK材料、粉末冶金(MIM)等技术方向[1] - 主要公司包括特斯拉、波士顿动力、宝武镁业、中岩股份、威格斯(英国)、东睦股份等[1][12][18][30]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轻量化趋势与优势 - 轻量化是人形机器人提升续航和降低惯性的关键,类比汽车轻量化趋势[2] - 特斯拉二代机器人减重15%(66公斤),波士顿动力采用拓扑优化和3D打印技术[7] - 实现路径:材料优化(铝合金、镁合金、PEEK)、结构优化、工艺优化(粉末冶金)[4] 2 铝合金应用与市场 - 单机价值量约6,000元,百万台出货量带来30-48亿元增量[10] - 电解铝供给侧改革推动铝价从1.3-1.5万元/吨升至1.7-1.8万元/吨,供需趋紧[9] - 全球市场规模1,000亿元(2022年),预计随汽车和机器人需求增至2,000亿元[10] 3 镁合金潜力与挑战 - 密度为钢的1/4,减重20%-30%,当前价格降至铝价的80%[11] - 宝武镁业扩产推动价格下行,若与铝价持平则应用潜力巨大[11] - 百万台出货量对应市场空间12-48亿元(中性30亿元)[13] 4 PEEK材料特性与前景 - 优势:轻质(减重60%-70%)、高强度、耐腐蚀,单机价值量两三千元[15][23] - 劣势:成本高(33万元/吨)、粘接性差、加工难度大[16] - 国产替代后价格或降至30万元/吨以下(当前毛利率40%+)[20] - 百万台出货量对应市场规模二三十亿,弹性30%-40%[23] 5 粉末冶金(MIM)技术 - 优势:高效率(加工时间20秒内)、材料利用率近100%[24][26] - 应用:非承重精密部件(如齿轮、连杆),Figer AI机器人已采用[24][26] - 市场:2025年国内规模124亿元,人形机器人单机价值量乐观估计四五千元[25][27] 6 其他技术方向 - 减速器选型:行星/摆线针轮方案(双环、毫能等公司受益)[34] - 传感器替代:触觉传感器(汉威科技、福莱新材)和万向节替代轴承(万向钱潮)[34][35] - 富士康产业链:与英伟达合作,关注美湖股份、祥鑫科技[36] --- 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 国产替代机遇:PEEK材料国产化可降本30%-50%,氟酮原料占成本50%[17][19] - 3D打印局限:适用于开发打样,量产效率不足[28] - 特斯拉排产调整:市场已消化,关注四季度新产品迭代及供应商变化[31][32] - 细分赛道标的:浙江荣泰(灵巧手部件)、拓普集团(低估Tier 1)[33][32]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铝价:1.7-1.8万元/吨(原1.3-1.5万元/吨)[9] - 镁市场规模:278亿元(2023年)→300亿元(2028年)[13] - PEEK材料价格:国产30万元/吨 vs 国际50-100万元/吨[20] - 粉末冶金市场规模:124亿元(2025年)→200亿元(2030年)[25]
PEEK&MIM深度报告汇报及机器人观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