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冷专题汇报:千亿级别大市场,国产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英伟达英伟达(US:NVDA)2025-08-12 23:05

液冷行业及上市公司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概况 - 液冷市场规模预计达千亿量级,受益于芯片工艺提升和算力需求增加[1] - 液冷技术逐步替代风冷技术,应用场景从GPU扩展到交换机和大型海外场上的CS基、ISK芯片等[2] - 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应用前景广阔,AI芯片功耗提升,政策对能耗要求严格(PUE值降低),液冷OPEX成本较低[3] - 北美主流云厂商加快自研ASIC芯片集群并采用液冷方案,如Meta计划2025-2026年部署6,000个新一代定制机架AI服务器[16] - 国产芯片集群迭代开启新液冷方案,如华为CM384大规模AI超节点70%系统使用液冷组件[17] 市场需求 - 英伟达GV系列GPU出货量预计2027年达10万台,对应机架侧液冷需求空间达629亿元人民币[3] - 2027年冷板、快接头和CDU需求量分别达到243亿、143亿和216亿元人民币[3] - 中国数据中心机架侧液冷空间预计2027年超过200亿元人民币[17] - 储能领域液冷温控系统2024年市占率达53%,预计未来两到三年渗透率进一步提升[20] - 国内储能温控系统市场空间预计30-50亿元,其中液冷系统约占20-40亿元[20] 技术发展 - 液冷技术主要有接触式(浸没式、喷淋式)和非接触式(冷板式)[9] - 英伟达系列多采用冷板方案,但未来浸没式和喷淋式也有发展潜力[9] - GB300 NBU 72机架采用全液冷热架构,每个GPU和CPU芯片配备独立液冷热板[10] - GB300散热模组总价值量达10万美元(约70万元人民币),冷板占比30%、UQD占比19%、manifold占比16%、CDU占比6%[14] 供应链结构 - 英伟达液冷供应链呈金字塔结构:顶层英伟达、中间层服务器OEM/ODM厂商、底层专业散热模组供应商[12] - 英伟达供应商名单分为正式供应商和推荐供应商,生态合作客户从中选择液冷供应商[12] - 国内企业通过中间商进入梅卡、NV、Chromaster和富士康等公司,海外价格毛利率远高于国内[1][4] 重点上市公司 - 用客:国内规模最大且产品品类最全,有明确海外订单预期,业绩弹性大[6] - 适应环境:体量小于英维克但远高于其他竞争者,通过东南亚订单实现出海并逐步进入北美市场[6] - 科控新源:未来可能进入AV面产品领域,与东莞兆科合作散热材料业务,预计并入后业绩体量达两个亿以上[7] - 英维克、申菱科创、同飞、高澜思泉等企业有望通过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实现显著增长[21] 市场表现 - 液晶板块表现强劲,龙头企业创新高,新公司不断涌现[5] - 提供整套产品解决方案的企业(如英维克、生境环境)比仅提供全系列产品的企业更具商业模式和盈利潜力[5] - 储能温控领域CR3从2020年50%提升至2024年64%,CR10从54%提升至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