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2025 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收获:拥抱未来-Humanoids_ WRC 2025 Takeaways_ Embracing the Future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2025-08-14 10:44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涵盖硬件、软件、传感器等)[1][3][9] - 涉及公司: - 集成商:UBTECH(9880 HK)、Galbot(私有)、Robotera(私有)、Zhongjian(002779 SZ)等[3] - 灵巧手供应商:Linkerbot(私有)、OY Motion(私有)[3][21] - 其他技术供应商:Luster Tech(视觉技术)、Tashan(触觉传感器,市占率约80%)[3][23]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中国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高热度 - WRC 2025参会人数显著高于2024年,普通公众(尤其是家庭)参与度提升,反映中国对具身智能概念的广泛接受[4] - 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高于美国,可能推动中国在人才、资源和客户端的长期优势[4] 2 市场情绪与短期催化 - WRC 2025符合预期(新产品发布但无实际工作能力突破),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股票可能上涨2-5%[5] - 潜在订单公告或进一步推高股价,后续关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15-17日)和胜利日阅兵(9月3日)[5][9] 3 订单与交付目标 - UBTECH:2025年交付目标从300-500台上调至500+台,2026年目标2000-3000台[10] - Galbot:目标300-500台;Robotera:目标100台整机+500-600灵巧手[10] - 灵巧手供应商:Linkerbot预计2025年出货5000-10000只(2026年增长10倍),OY Motion目标2000-3000只(2025下半年)[10] 4 技术瓶颈与优化方向 - 硬件-软件协同:全栈玩家(如Galbot)通过自研VLA模型优化算法与硬件集成,展示早期智能合作案例(如垃圾分拣机器人)[11] - 数据瓶颈:机器人数据稀缺,争议在于仿真数据能否替代真实数据实现规模化泛化[12][15] - 效率提升:当前机器人执行任务耗时远超人类(如1分钟 vs 人类几秒),需优化硬件(过热问题)和软件[13] - 边缘计算:多数具身模型参数在100亿以内,边缘模型因低延迟需求更受青睐[14] 5 产品形态与商业化路径 - 轮式人形机器人:算法更简单、电池续航更长、稳定性更高,可能率先在商业服务和工业场景落地[17] - 双足机器人:情感价值更高,但技术成熟度较低[17] - 灵巧手:5指设计取代早期3指抓取器,触觉传感器(占灵巧手价值15-20%)正成为标配[21][23] 6 全球化布局 - 中国企业瞄准海外市场,商业服务(如零售)因标准化环境或成初期重点[26] - 中国灵巧手供应商已向全球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供货,强化数据收集和模型训练能力[26] --- 其他重要细节 - 成本下降:低价人形机器人(如Unitree G1售价<10万人民币)推动灵巧手厂商推出低自由度(DoF)廉价版本(约8000-9000人民币)[22] - 触觉传感器:Tashan 2025年目标为约1万只灵巧手提供传感器[10] - 行业竞争:灵巧手领域已有超30家厂商,包括电机供应商(如Zhaowei)跨界进入[22] --- 数据与图表引用 - 参会热度(Exhibit 1)[19] - 效率改进空间(Exhibit 2)[19] - 轮式机器人优势(Exhibit 3)[20] - AMR平台机械臂应用(Exhibit 4)[20] - 灵巧手与触觉传感器趋势(Exhibit 5-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