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汽车零部件(乘用车座椅、头枕扶手等)[1] - 公司:继峰股份(主营头枕扶手、乘用车座椅业务,控股格拉默)[1] --- 核心业务表现 1 季丰本部(传统头枕扶手业务) - 2025H1营收同比持平,EBIT同比下降7.7%(从2.12亿元降至1.95亿元)[2][4] - 原因:合资企业占比下降,国内自主品牌(如小米)份额增加[4][6] - Q2表现较弱,预计Q3-Q4反弹[15] - 计划通过成本优化(如8月管理层会议制定新战略)维持毛利率[15] 2 座椅事业部 - 2025H1营收同比增长120%至19.84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6,300万元[2][4] - 原因:量产项目前期费用高+研发人员增加(Q2新增100人)[4][25] - 预期改善: - Q3起多款新车型量产(理想I8/I6、奥迪PPE、蔚来ES8等),收入逐季增长[14] - 固定费用不变下,利润或跳跃式增长(Q3预计3,000万,Q4或达8,000-9,000万)[14][25] - 研发团队523人,目标支撑150-200亿元收入,未来或扩招至300亿元规模[26][28] 3 格拉默(控股子公司) - 整体表现: - 2025H1营收同比下降12%,但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从-3,500万元至+9,300万元)[2][5] - 降本措施:承包制、计件制、严控采购/管理成本[7][20] - 分区域: - 欧洲区: - 营收持平,operating EBIT同比增长72%(14.2→24.42百万欧元)[6] - Q2受汇兑损失及Grammar Industries注销影响,EBIT环比下滑[11] - 中国区: - 营收下滑3.3%,operating EBIT下滑25%(23.72→17.72百万欧元)[6][12] - 高毛利合资品牌份额下降(小米成第一大客户)[6] - 全年EBIT预计持平或略增,因成本控制对冲结构负面影响[7][8] - 美国区: - 营收因TMD剥离下滑50%,目前聚焦宝马工厂(2026年量产)[9] - 2025H1 operating EBIT接近盈亏平衡(2024年亏损11百万欧元)[9][13] --- 财务与战略要点 1 集团层面 - 2025H1营收同比下滑4%,归母净利润增长190%(扣非后+600%,含汇率收益3,500万元)[3] - Q2营收环比增9%,但归母净利润减少5,000万元(汇兑损失3,000万+研发费用)[10] 2 战略方向 - 聚焦乘用车座椅: - 不涉足其他产业(如机器人),专注中高端市场,拒绝低利润率订单[22][31][32] - 产业链布局: - 启动上游部件(调节器、滑轨)自产及合资公司(矫器、骨架)[29][30] - 海外扩张谨慎: - 因人力成本高/管理挑战,仅接高利润率订单[18][19] - 推行计件制受阻(德国抵触),但利益共享机制逐步落地[17][21] 3 其他业务 - 电动出风口:2025H1亏损,全年利润预计3,000-4,000万(利润率5%)[33] - 车载冰箱:全年利润预计2,000-4,000万,对整体影响有限[33] --- 风险与挑战 1. 头枕扶手业务:合资份额持续下降,需加速成本优化[4][15] 2. 座椅事业部:研发费用高企,人效拐点需1年后显现[25][27] 3. 海外市场:美国区依赖宝马量产(2026年),欧洲区汇兑波动[9][11] 4. 利润率压力:国内自主品牌占比上升拉低毛利率[6][12] --- 未来展望 - 2025H2关键驱动: - 座椅新车型放量(理想、奥迪等)[14] - 格拉默中国区成本控制见效[7][8] - 长期目标: - 2030年座椅收入300亿元,研发团队适度扩张[26][28] - 上游整合提升供应链稳定性[29][30]
继峰股份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