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西威 2025 年上半年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146 亿元,同比增长 25%,2020-2024 年复合增长率 42% [3] - 净利润 12.2 亿元,同比增长 46%,净利率 8.35%(同比提升 1.19%)[3] - 毛利率 20.3%,预计中长期维持 20%或略高水平 [22] - 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域控产品增速均超 50%,座舱域控营收占比 21%,辅助驾驶域控占比 24% [2][3] 2 业务与产品 - 智能座舱:显示屏增速超 40%,座舱订单超 100 亿元(占年化订单 180 亿元的 55%)[3][7] - 辅助驾驶:量产双 Orin X 控制器,开发 L3-L4 方案,4D 毫米波雷达方案满足新规(成本优势)[4][9] - 新产品规划: - 中央计算平台(10 万/15 万级市场),单 Sora U 方案量产,双 Sora X 2000T 算力方案年底量产 [23] - 固态激光雷达(L3/L4 补盲),9 月发布无人小车项目 [23][24] - 高通合作: - 智驾及舱架一体方案(成本低 20%),2026Q1 量产 [4][19] - 高通 8,797 芯片与欧洲豪华品牌合作 POC,2025 年验收 [20][21] 3 客户与订单 - 客户结构优化:自主品牌(吉利、奇瑞、长城)和合资品牌(大众、丰田)加速成长 [5] - 海外突破:获大众、丰田、雷诺、本田订单,海外订单占比 18.5%(2024 年)[5][16] - 订单规模:2025 年上半年年化订单超 180 亿元,高阶辅助驾驶/高技术座舱占比超 50% [7] 4 战略与目标 - 核心目标:保持 20%以上增速,进入全球零部件前 30 名 [6][8] - 战略方向: - 稳基盘:高研发投入、多元生态、跨生态协作(如英伟达、高通合作)[6][18] - 稳出海:重点拓展欧洲、日本、东南亚市场,本地化运营(技术/渠道合作、合资、并购)[8][17] - 全球化:欧洲设厂(西班牙)、东南亚布局,匹配中国品牌出海需求 [16][28] 5 技术与研发 - 智能驾驶新规应对:参与国标制定,4D 毫米波方案满足法规(无激光雷达需求)[9][10] - 全栈自研趋势:支持客户全栈自研或产业协同,海外迭代慢带来窗口期 [12][13] - 芯片技术: - 车厂自研芯片受工艺限制(7nm vs 商用 3nm),实际竞争力待验证 [25] - 未来芯片需更高算力/带宽支持大模型(如双索雅 X 扩展至 2000TOPS)[33][34] 6 财务与运营 - 汇率影响:人民币升值 1%可提升毛利率 0.3%(超半数原材料采购来自海外)[27] - 产能规划: - 惠州/成都工厂总投资近 20 亿元,未来总产值目标 500 亿元 [28] - 摄像头领域新建 12 条生产线(2025 年 8-12 月)[29] - 现金流:应收账款周转正常,2025 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向好 [29] 7 新业务布局 - AI 算力中心:自建数据中心服务内部需求(自动驾驶/通用场景),提升运营效率 [36][37] - 无人配送:已获 400 订单(物流/快递客户),9 月发布正式版本,拓展生鲜/医药场景 [39] 8 风险与挑战 - 产能利用率下滑:智能座舱/智驾领域因需求波动、产线调整,正优化流程提升利用率 [28][29] - 行业竞争:全栈自研模式冲击有限,差异化不足下产业协同仍主导 [12][15] --- 关键数据摘要 | 指标 | 数值 | 来源 | |---------------------|------------------------------|--------| | 2025H1 营收 | 146 亿元(+25% YoY) | [3] | | 净利润 | 12.2 亿元(+46% YoY) | [3] | | 毛利率 | 20.3% | [22] | | 年化订单 | 180 亿元(座舱 100 亿元) | [7] | | 海外订单占比(2024)| 18.5% | [16] | | 高通方案成本优势 | 比市面方案低 20% | [19] |
德赛西威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