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ZKH(ZKH)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震坤行震坤行(US:ZKH)2025-08-22 2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GMV同比下降12.1%至十亿级别,总收入下降3.7%至21.7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去年下半年对国企和央企客户的业务优化导致高基数效应[4][21] - 净亏损收窄至约530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连续第六个季度实现毛利率同比扩张[5] - 按GMV计算的毛利率达到14.8%,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采购成本优化和高毛利自有品牌产品的强劲增长[5] - 非GAAP EBITDA亏损收窄至3870万元人民币,亏损率从-2.1%改善至-1.8%[25] - 运营费用同比下降5.6%至百万级别,占收入比例从20.2%降至19.8%,其中履约费用下降8.4%至9080万元,销售与市场费用下降5.3%至1.493亿元[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ZKH平台面向大中型企业客户,行业重点客户GMV同比增长约11%,交易客户数量增长约22%,其中汽车、新能源、电气设备制造等行业GMV增长超15%[7][8] - GBB平台专注于中小微企业,GMV实现规模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毛利润增长超23%,战略重点转向建筑材料和五金品类[11] - 自有品牌产品GMV增长至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占总GMV比例提升至8.7%,长期目标占比30%[12] - 平台模式抽佣率提升206.7个基点至14.2%,产品销售模式毛利率在ZKH平台提升45.2个基点至16%,在GBB平台提升137.6个基点至7%[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内区域中小客户GMV同比增长约7%,交易客户数量增长13%,广东、安徽、河南等关键区域GMV增长均超10%[9] - 国企和央企客户GMV同比下降超50%,主要由于去年业务优化造成高基数,但本季度已实现环比增长[10] - 美国市场收入环比增长260%,独立网站NorthSky已吸引约6000注册客户,上线600个SKU[15][16] - 海外供应商70%位于中国以外,已在10个国家接收中国客户海外工厂订单,包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1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持续推进AI能力建设,已完成超100万产品数据点的高质量标注,正在构建行业最全面的MRO大型数据库ZKH数据字典[13][14] - 苏州太仓智能制造基地投产,将增强产品研发、测试和生产能力,强化自有产品竞争力[12] - 海外扩张采用两种模式:在欧美市场本地化运营独立电商平台,以及跟随中国大客户海外扩张提供本地化服务[17][48] - 通过组织架构优化、流程简化和AI工具提升运营效率,客服人均处理订单量同比增长48%,仓配履约成本下降约18%[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面临宏观挑战,但通过战略聚焦和强执行力实现稳健业务发展,客户活跃度保持高位[4] - 国企业务调整影响正在消退,8月开始出现反弹迹象,对下半年实现正增长充满信心[10][34] - AI技术已成为增长重要驱动力,在物料管理、产品选荐、销售转化等多方面提升效率[13] - 海外投资效果预计下半年开始显现,欧美市场拓展将支持中长期增长[33][50] 其他重要信息 - 董事会批准新的ADS回购计划,截至2025年8月已回购约265万股ADS,总值百万美元级别[26] - 2025年8月通过大宗交易完成800万股ADS转让,反映资本市场对业务模式信心增强[27] - 产品线人员薪酬及相关成本计入管理费用,支持产品竞争力建设[2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增长战略及下半年业务展望[30] - 过去几个季度增长压力主要来自国企业务优化,该部分曾占GMV超20%,但通过新增大型客户和中小客户业务已弥补缺口[31] - 中国前1000家制造商已覆盖670家,正提升份额并拓展剩余300家,GBB平台聚焦建筑材料和五金服务中小客户[32] - 海外投资效果预计下半年显现,国企业务6-7月已触底,8月开始反弹,对下半年实现正增长充满信心[33][34] 问题: 公司在MRO行业的长期竞争壁垒[38] - 相比传统贸易商和五金店,在产品能力、IT技术、全国供应链和人才储备方面具有绝对优势[39] - 三大核心壁垒:1)工业级MRO产品能力,拥有600人专业产品团队和太仓制造基地;2)基于1700万SKU的数字化和AI能力,拥有200多人IT团队;3)海外扩张能力,首家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MRO公司,具备全球采购和跟随中国客户出海能力[40][41][42][43] - 这些能力难以被模仿,是公司真正的护城河[44] 问题: 海外业务的竞争优势、挑战及盈利时间表[47] - 采用两种海外模式:在欧美本地化运营独立平台,以及跟随中国客户出海服务其海外工厂[48] - 模式一更具挑战,需从零建立品牌和声誉,学习曲线陡峭,但凭借供应链优势、低成本和高效创业精神脱颖而出[49] - 已度过学习期进入加速阶段,预计下半年两种模式都将提速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