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人工智能算力行业 特别是国产算力芯片 交换芯片及AI服务器领域[1] * 纪要核心讨论的公司包括国产算力芯片厂商 盛科通信 以及服务器厂商浪潮信息 紫光股份 中兴通讯 联想等[2][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国产算力板块近期表现亮眼的原因 * 资本开支预期改善 大厂对AI和大模型投入信心增强 对2026年资本开支增长预期提高[1][3] * 核心经营数据披露改善市场情绪 腾讯 快手等公司公布tokens消耗量等数据[1][3] * 模型与应用更新带来积极影响 Minimax Kimi 快手发布模型更新如Deepsec V3 1[1][3] * 供应链出现积极变化 CSB大厂开始接受并在互联网大厂中应用国产芯片 基于国产芯片代工线和封测线的产品在三季度被广泛接受[1][3] * 海外限制提供发展窗口 H20出口管制不确定性及可能停产的消息 为国产算力提供了产品迭代和产能提升的时间与空间[1][4] 核心观点与论据:国产算力板块未来发展前景 * 新品竞争力提升 预计2026年将推出一波新国产算力产品 性能与英伟达H100 H800相媲美[1][4] * 贸易摩擦带来机会 海外芯片采购受限为国产算力争取了时间与市场份额[1][4] * 需求端稳定增长 资本开支确定性和高频经营数据披露将成为股价催化剂[4] * 技术适配与创新突破 Deepsec V3 1引入U18M 0数据类型进行适配 通过牺牲部分通用性释放更高性能潜能 对推动国产算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5] 核心观点与论据:技术细节U18M 0的影响 * U18M 0是一种数据表示方法 通过scale因子补偿精度损失 达到算力和存储消耗之间的平衡 是未来低成本训练和推理超大模型的重要标志[5] * U18M 0对国产卡和英伟达卡均有益处 对国产卡可更有效利用INT8单元提高算力效率 对英伟达卡也能提高整体计算效率 有助于释放算力并降低成本[6] 核心观点与论据:国产算力发展趋势与市场表现 * 技术迭代带动需求 2025年四季度流量模型大版本更新将带动核心部署需求并反映到业绩上 四季度将有新产品送测[7][8] * 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6年新产品将以全新代际服务CSB厂商 竞争力显著提升 有望与美国H系列产品竞争[8] * 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国产算力紧跟行业前沿 未掉队 随着模型端进一步适配 国产卡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当前营收占比仍较低 处于早期阶段[9] * 业绩预期出色 考虑到赛道天花板足够大 以及核心流量模型更新和新品发布等催化因素 未来几年内业绩表现预计将非常出色[9] 核心观点与论据:盛科通信的地位与优势 * 盛科通信在国产算力产业链中占据稀缺位置 是商用交换芯片市场的第三方供应商 主要境外竞争对手为博通 Marvell 英伟达和瑞昱 国内竞争对手华为和中兴的芯片主要用于自用 因此盛科在商用市场具有明显优势[2][10][11] * 产品布局广泛 公司交换芯片产品覆盖从100G到25 6T交换容量带宽 以及100兆到800G端口速率 在企业 运营商 工业网络等市场广泛应用[10] * 高端产品进展 面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Arctic系列产品对标博通和Marvell 2024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2025年中期向下游客户批量出货[10] 核心观点与论据:盛科通信的发展潜力 * 短期受益于国产化政策 在运营商 金融等领域 政策性要求推动交换芯片国产化率提升 如中国移动的数据中心交换机招标增加国产芯片需求 下游客户涵盖新华三 中兴通讯等头部厂商[12] * 中长期承接AI需求 随着国产GPU发展及与盛科深度配套 到2027年及之后 公司有望形成更强竞争力并打开互联网及AI领域的长期市场空间[12] * 网络互联新机遇 随着scale out到scale up网络互联形式的发展 公司将在scale up网络互联方面开辟新的成长天地[13] * 片间互联市场空间巨大 在国内市场 华为的384超节点和国产卡使用超节点机柜方案以提升性能 以太网使用有望增加 盛科通信有望在远期获得15~20亿人民币的非H国产卡片间互联以太网芯片收入 相较于2024年公司整体10亿人民币收入 该业务重要性非常高[15] 核心观点与论据:服务器板块的机遇与基本面 * 服务器厂商受益于芯片选择性丰富 国内AI芯片的积极变化使得服务器厂商在AI芯片选择性和多样性上得到丰富 带来业绩端积极展望[16] * 关注拥有良好运营商份额的厂商 如中兴通讯 因运营商对国产芯片接受度更高[16][17] * 关注与互联网客户关系深厚的公司 如浪潮信息 紫光股份 联想 这些公司采用JDM模式 与头部互联网CSP客户合作紧密 有望从国产AI芯片放量中获益[17] * 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一季度浪潮营收同比增长165% 华擎同比增速116% 二季度处于H20服务器出货集中高峰期 联想26财年Q1 SG收入同比增长36% 中国市场SG收入同比增长76%[18] * 需求持续性乐观 国内AI行业创新趋势加速 国产大模型持续迭代 叠加上半年通用服务器景气度高 上游厂商营收维持双位数增长 在AI算力拉动下 总需求将保持正向拉动[18]
国产算力行情还会持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