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眼镜镜片行业 聚焦于国内眼镜镜片制造与零售市场 以及AI智能眼镜带来的催化[1] - 核心公司包括康耐特光学、明月镜片、亿丰新材等国内企业 以及海外巨头日本三井化学、依视路、卡尔蔡司[2][6][9][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格局与国产替代空间 - 国内眼镜镜片制造能力占全球近半数(46%-47%)但终端零售市场由外资品牌主导 国产品牌主要以代工形式拓展海外市场[1][4] - 国内消费者对国产眼镜品牌认可度较低 导致国产品牌价格存在较大折价 例如蔡司防蓝光系列单片售价760元 而明月同类产品单片价格约220元[11][12] - 高折射率树脂单体原料是镜片制造关键 目前主要由日本三井化学垄断 其在1.74折射率树脂单体市场份额达99.9%[6][7] - 国内企业如明月通过合作掌握低折射率树脂单体生产工艺 但1.74及以上高折射率材料仍依赖进口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6][7][8] 技术差距与突破 - 国内企业在1.74折射率镜片制造上起步较晚 康耐特光学和明月镜片获得三井化学技术认证 但实现时间比海外公司晚大约十年[9] - 在镀膜环节 国内企业表现各有千秋 例如明月在防蓝光技术领域部分产品效果优于外资品牌 但在耐磨性等参数上仍稍逊一筹[10] - 国内企业亿丰新材能够生产1.67折射率材料 但1.74及以上高折射率材料仍由三井化学主导[8] 细分市场需求与增长动力 - 国内近视防控市场需求旺盛 离焦镜因性价比优势增长迅速 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短期内不会明显萎缩 普及率有望提升[13] - 渐进式老花眼镜市场前景广阔 45岁以上人口老花问题日益突出 被视为国内眼镜行业的重要增长点[14] - 日本市场经验显示 尽管人口数量出现拐点 但眼镜销售套数保持稳定 主要因渐进式镜片需求增加 其销量占比从2009年16%-17%上升到2022年23%-24%[15] AI智能眼镜的催化作用 - AI智能眼镜若能普及 将为行业带来新增量 外挂或一体化镜片方案均可能推高单片价格[2][16] - 康耐特光学等企业已在该领域展开研发合作 与国际巨头展开合作[16] 国产品牌发展机遇 - 国产品牌如明月通过加大自主品牌投入 成为国内零售额市场排名第一的国产品牌 但仍需大量营销支持扭转消费者认知[11][18] - 功能性产品如离焦防控青少年近视、矫正老视渐进式产品普及 使国产品牌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例如明月推出的轻松控2.0 Pro 2.0在临床参数上有显著提升[18] - 国产树脂原材料国产化稳步推进 有望打破日本垄断局面 降低高折射率产品成本 提高国产品牌竞争力[19] 其他重要内容 - 镜片制造过程中 原料及配料、最后镀膜是两个关键步骤 决定了防辐射、防静电、防蓝光等功能属性[7] - 依视路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通过收购多家国产镜片企业 削弱了国产品牌的集群效应[11] - 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老龄化背景下的老视客群增长、AI智能眼镜潜在增长、高折射率轻薄型产品需求增加、功能性产品占比提升以及原材料国产化进程[17][19]
眼镜镜片行业深度 - 短期AI眼镜催化与长期国产替代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