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天孚通信成立于2005年,最初聚焦光模块内部的光学精密元器件,上市后扩展产品线至近20个品类,2020年转型至高价值集成组件如高速光引擎[3] - 公司从无源器件向高速光引擎等高价值组件转型,光引擎已占收入三分之二,成为主要利润来源[2][6] - 公司坚持研发与制造双轮驱动,研发费用率较高但制造优势显著,整体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8][9]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无源器件聚焦高毛利、高价值品类如FAU(光纤阵列单元)和MPO(多芯连接器),剥离低毛利品类,通过优化产线和工艺提升毛利率[2][7] - 具备全方位无源器件解决方案能力,产品线涵盖AWG、陀螺仪、透镜、隔离器等,通过天孚大学培训工人保证高良率[13] - 在光引擎分装耦合工艺领域持续积累技术优势,产品线切换灵活,工艺水平领先,质量与品控优秀[4][14] 战略合作与市场表现 - 2020年与海外顶尖公司(M公司)合作开发高速光引擎,2021年小批量收入,2022年大规模增长,带来显著商业回报[4][5] - AI数据中心需求推动高速光引擎收入大幅提升,2023年起因AI技术爆发式增长成为关键组件[6] - 与大客户协同合作紧密,估值获得溢价,近期季报表现亮眼[22][23] 技术趋势与未来布局 - 未来光学技术趋势集中在CPO(共封装光学)和OIO技术,CPO应用于交换机侧,OIO应用于算力侧如GPU或ASIC[10] - CPO和OIO技术将光模块转变为光引擎模组,需高精度耦合设备如FAU,实现微米级光纤到纳米级波导通道对准[10][11][12] - 光模块市场到2026年总量预计接近5,000万(包括400G/800G/1.6T),CPO和OIO技术可能将光模块转化为光引擎[15][17] - OIO技术在GPU卡间互联(如Nvidia GPU与Nvswitch互联)中应用,同源CPO技术,大幅扩展市场空间[15][16] - 共封装光引擎在scale up场景带宽是scale out的9倍,渗透后市场规模测算提升4至5倍[16] 研发与战略定位 - 2020年即前瞻性布局CPO概念并撰写报告,目前已有试验级产品出货,体现前端研发能力[4][20] - 聚焦高毛利、高端蓝海市场,经营理念注重研发导向而非量产抢占行业贝塔,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20][21] - 相较于竞争对手(如东区创和新生),研发导向更强,专注精益制造和高端市场,成长性具备前瞻性和持续性[22][23] 市场挑战与机遇 - 当前光引擎产品占比相对较低,因客户多采用以太网方案而非英伟达IB方案,M客户光模块主要用于IB中[19] - 未来若转向CPO外围方向,CPO搭载交换机芯片销售,OIO与GPU或ASIC捆绑销售,英伟达、博通和Marvell等公司将主导市场[19] - 配套能力和早期合作关系决定企业市场份额,共封装解决方案可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拓展应用空间[18][19]
天孚通信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