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智控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业务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三花智控 主要业务包括制冷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4] * 行业涉及制冷家电、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数据中心液冷、储能热管理及人形机器人[2][8][16] 核心财务表现 整体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2.6亿元 同比增长18.9%[4] * 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达到21.1亿元 同比增长39%[4] * 毛利率和净利率实现正向增长 净利润增长1.9%[4] 分业务板块业绩 * 制冷零部件板块:上半年营收103.9亿元 同比增长25.49% 归母净利润12.9亿元 同比增长59.15%[2][4] * 新能源汽车板块:上半年实现营收58.7亿元 同比增长8.83% 归母净利润8.23亿元 同比增长16.61%[4] * 细分业务表现:商用制冷营收增长约30% 归母净利润增长约50% 控制器业务从去年同期亏损3000多万到上半年盈利8000多万 同比增长超2000% 微通道业务营收增长约30% 利润增长约90%[22] 业务增长驱动力与前景 制冷业务 * 增长受益于全球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带来的刚性需求 以及欧洲、非洲和印度等地区空调渗透率仍很低的市场潜力[5][7] * 一季度阶段性因素如抢装问题和家电补贴效应也促进了业绩[5][7] * 公司上调制冷板块全年增速预期 保守估计至少为30%[2][12] 新能源汽车业务 * 2025年大客户(预计为特斯拉)汽车销量预计同比下滑15%左右 其在公司收入占比从去年的35%降至今年不到30%[11] * 客户结构优化 小米、领跑、通用等客户表现亮眼 降低了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度[2][11] * 2025年1-6月 公司获得约130个新项目 总价值约190亿元 项目来自全球包括奔驰、大众等欧洲企业[11] * 公司对汽车零部件业务设定了20%左右的增长目标 预计下半年渡过谷底期并重新进入高增速阶段[11][14] 新兴增长点:数据中心液冷与储能热管理 * 热泵技术在数据中心液冷和储能热管理领域应用广泛 技术与零部件供应链一致[8] * 三花智控凭借阀、换热器和泵等硬件优势 成为英伟达等主要数据中心客户的重要供应商[8][21] * 2024年液冷产品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 2025年上半年数据预计更高[13][27] * 公司提供的温度控制单元、阀门、泵和换热器等关键零部件 占整个液冷系统硬件成本的50%以上[20][28] * 该市场体量巨大 可能远超当前家电行业 为智能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9][18] 智能板块与人形机器人 * 公司上调智能板块全年增速预期至20%以上 甚至可能达到30%左右[10] * 公司整体营收增长预计将达到20%以上[10] * 公司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领域 成立专门事业部 境外工厂运营顺利 预计第三季度量产[3][16] * 大客户正在进行新一代产品开发 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地位稳固[16] * 泰国工厂的人形机器人产能将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配置[17] 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 净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精兵强将、降本增效措施[6] * 这些优化措施已常态化 净利率提升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但具体增幅可能会有所变化[6][19] * 明年(2026年)的增幅可能没有今年(2025年)这么大 但整体上仍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19] 客户结构与市场地位 * 前五大客户占比更加分散 最大客户占比从约35%降至29%左右[11][15] * 前十大客户整体占比也有所减少 覆盖率提高 对单一大客户依赖度降低[2][15] * 小米、小鹏、通用、吉利、领跑和理想等进入公司前十大客户名单[15] * 制冷行业整合趋于稳定 全球只剩两三家主要企业 新进入者难以立足 竞争格局向好[30] * 小米集团制冷零部件基本由三花智控独家供应 这显著提升了其市场占有率[30] 全球化布局与风险管理 * 公司全球化布局广泛 在美洲的墨西哥、亚洲的越南和泰国、欧洲的波兰等地都设有生产基地[23] * 约30%的产能已布局在全球 这使公司在应对中美贸易战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优势[23] * 关税未对公司产生显著影响 历史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的关税战并未显著影响其毛利率、净利率和营收[30][31] * 公司产品主要用于民生领域 不涉及国家竞争或军事机密 应对相对合理[30] * 即使中美完全脱钩 美国客户仍需绕过障碍求购公司产品[31] 其他重要信息 * 储能业务:公司进行战略调整 从去年开始逐步退出系统集成商角色 重新聚焦于零部件供应商 上半年储能系统销售额非常小 可忽略不计[26] * 液冷业务归属:液冷产品并不归属于特定商用板块 而是分布在各个事业本部 没有专门的液冷事业部[12][25][29] * 雅维科表现:受欧洲战争及当地企业大环境影响 雅维科营收负增长 但利润同比增长70%左右(仍为负值)[22] * 2026年展望:汽车零部件新项目订单最快也要到明年才能实现量产 预计未来会有显著增长[24]
三花智控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