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数据中心液冷热管理行业,特别是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相关的领域[1] * 涉及的公司包括海外云厂商(谷歌、微软、Meta)、芯片供应商(英伟达)、台湾集成商企业以及中国大陆的液冷企业(申菱环境、同飞股份、英维克、曙光数创)[2][3][9][10][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驱动因素与规模 * 数据中心功率密度提升是液冷核心驱动力,当机柜功率密度达到3千瓦以上时需要从风液混合向全液冷方案迭代[4] * 液冷能显著降低PUE(电源使用效率),数据中心能耗中43%用于散热和冷却[4] * 全球液冷热管理市场规模预计在2026年和2027年分别达到800亿和1,400亿元人民币[6] * 近期市场催化因素包括海外云厂商2026财年资本支出指引清晰化,以及英伟达GB300机柜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放量加速[2] 技术方案与成本 * 液冷系统分为一次侧(负责制冷)和二次侧(负责机房内散热),核心设备包括冷却塔、冷水机组(占一次侧成本40%-45%)、CDU和冷板[5] * 冷板式方案目前占据主导地位(渗透率80%-90%),兼容性高技术成熟,但散热效果一般;浸没式(静默式)方案散热效果更佳,但存在漏液风险和环保问题,成本更高[1][7] * 英伟达GPU200机柜采用风液混合方案,而GPU300及未来Rubin系列将采用全液冷方案,RUC系列机柜功耗是NVL72的四倍,推动浸没式方案发展[4][14] * 冷板式方案成本约每瓦6-8元人民币,浸没式方案因增加高价值量冷却液,成本贵50%以上,达到每瓦10元左右[7][8] * 单个机柜冷却液成本约为几十万人民币(基于近1,000升冷却液,每升价格400-500元人民币)[8]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英伟达GB300机柜冷板方案精细化,每个GPU配备小冷板,整体用量超100块,使得每个机柜冷板价值超过25万元人民币[2] * 全球液冷材料需求增长,台湾集成商产能瓶颈使得需求向大陆企业转移,大陆企业通过直接或代工方式切入海外市场[2] * 国内液冷企业(如申菱环境、同飞股份)从其他温控行业转型,在二次侧CDU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并逐步延伸至全链路解决方案,半年度业绩表现亮眼[3][9] * 国内优秀CDU企业(如英维克)有实力扩展海外业务,预计今年四季度至明后年,国内头部企业将在海外市场实现较高增长[10] 其他重要内容 技术细节与趋势 * 浸没式液冷分为单向(通过低温冷却液吸热)和双向(将设备浸没在低沸点冷却液中通过沸腾吸热),单向目前占比较大[11] * 冷却液主要分为碳氢类、有机硅类和氟碳类(电子氟化物)[12] * 氟碳类化合物(如氢氟醚、全氟聚醚、全氟烯烃)不易与电子元器件反应且防火性好,但存在环保问题(如温室效应),国产绿色环保电子氟化物技术逐步成熟[12][13] * 浸没式方案中94%的份额由氟化物细分产品(氢氟醚、全氟聚醚、全氟烯烃)占据[13] 风险与机遇 * 浸没式方案存在漏液风险,氟化物制剂需解决绿色环保问题(例如3M公司比利时工厂因环境法规收紧无限期关闭)[7][12] * 短期投资机会关注认证通过、定点订单及海外项目业绩释放;中长期关注新供应商格局、新项目增量和技术发散[14]
液冷近期观点更新及浸没式方案展望 - 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