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炬光科技20250901
炬光科技炬光科技(SH:688167)2025-09-02 08:42

炬光科技2025年上半年经营与战略分析 公司概况 * 炬光科技(曾误称为“聚光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26%[4] * 第二季度收入2.23亿元,环比第一季度(1.69亿元)增长32%[4] * 公司正处于深度战略转型期,重点发展光通信、消费电子、半导体制程等新兴业务,同时将医疗、工业和科研等老业务作为现金流来源[3][39] 财务表现 * 盈利能力:归母净利润亏损2494万元,但亏损额同比收窄318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在第二季度实现586万元盈利,单季度实现扭亏[2][4] * 毛利率提升:整体毛利率从2024年的28%提升至33%,主要得益于高毛利业务占比上升(如泛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和成本控制措施(如韶关产线整合)[2][4][5] * 现金流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正并持续增长,截至6月末为1589万元(一季度为388.9万元)[5] * 财务结构稳健:资产负债率保持低位为27.8%,负债主要来自并购贷款,偿债风险低[5] * 运营效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88天减少至79天;存货周转天数增加9天,但存货余额增速仅3.2%[5] 各业务板块表现 * 激光光学事业部: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其中国内市场保持增长,但海外市场受经济环境及贸易争端影响下滑[10][11] * 汽车业务:取得显著进展,二季度环比增长230%,整体同比增长25%,主要得益于汽车照明业务量增加,产线接近SOP状态[12] * 全球光子工艺及制造服务业务:作为战略新兴业务表现亮眼,第二季度营收2250万元,环比增长101%,上半年总营收3372万元[9] * 泛半导体制程解决方案业务:Q1和Q2稳步提升,但整体收入略低于去年同期,主要因产品交付进度与需求不同步[13] * 消费电子业务:第一季度实现700多万元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00%,尽管基数较小但增长趋势显著[40] * 光通信业务:目前每月出货量达几十万支,有信心在年底前达到每月100万支[42] 战略转型与并购整合 * 并购项目进展:2024年完成了对SMO(瑞士炬光)和Ms Osram的code(Hubcat)的两项重要并购,旨在进入算力光通信、半导体制程和消费电子领域[27][28] * 瑞士炬光整合成功:整合4-6个季度后扭亏为盈,毛利率从并购时(2024年Q1)的-2%大幅提升至37%[30][38] * Hubcat整合进行中:预计需要6-8个季度彻底扭亏,目前每个季度均显示改善趋势[31] * 产能布局优化:完成全球1500台设备跨国调配;韶关生产基地于202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并稳定量产;东莞生产线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14][15][5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策略调整:从“研究院模式”转向聚焦高市场潜力和高回报的大项目,减少对市场潜力有限项目的投入[20][2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约97%,公司坚持不将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原则[4][34] * 技术优势:掌握晶圆级微光学、半导体激光等底层技术;在光通信领域开发出一体化无棱镜(prismless)的解决方案,自称是全球唯一提供商[71] * AI技术应用:已在检测和自动化制造中使用AI技术,并计划进一步扩展至更多业务和生产环节[18] 风险与挑战 * 海外市场波动:海外业务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及贸易争端影响,大客户提货节奏低迷[10][24] * 部分业务亏损:新加坡分公司亏损较大(亏损5012万元),汽车业务过去毛利为负(现已转正),Hubcat项目仍处于负毛利状态[16][31][58] * 激光雷达业务低于预期:今年不会有大的生产规模,总体预测几年内出货50万只左右[62] 未来展望与经营计划 * 2025年目标:实现正现金流和恢复盈利,目标销售额和盈利恢复至2023年水平[29][48] * 新兴业务增长动力:新兴业务上半年收入2100多万元,同比增长92%[39] * 光通信业务布局:不仅专注于400G/800G光模块,还积极布局下一代高精度多通道微波技术(用于未来1.6T/3.2T)及CPO中的Micro PRISM和Lens阵列(预计2027-2028年放量)[42][44] * 消费电子领域布局:聚焦Polymer glass光学元器件、制造服务、Micro camera模组、光学模组封装服务四个方向[46][48] * 现金流与融资计划: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手中现金远大于负债(负债率28%);目前无明确再融资需求,但未来若遇大业务机会会考虑[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