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Johnson & Johnson (JNJ)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强生强生(US:JNJ)2025-09-04 00:52

公司信息 * 公司为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JNJ)旗下的医疗科技部门(J&J MedTech)[1][2] * 强生医疗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医疗技术公司之一 年销售额达320亿美元[2][6] * 公司拥有12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业务板块 并即将通过收购Shockwave Medical增加第13个[7] 行业概况与增长前景 * 全球医疗技术(MedTech)行业规模约为5000亿美元 由人口老龄化、医疗可及性增加以及新技术推动[5] * 行业增长预期稳定在5%至7% 公司致力于在该范围的高端增长[5][7] * 心血管领域是医疗科技行业内规模达600亿美元的重要细分市场 年增长率约为8%[10] 战略与投资 * 公司正通过资产剥离和收购积极调整产品组合 过去7年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产生约50亿美元现金[24][37] * 投资重点在高增长、高利润且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的领域 如心血管、数字手术和视力保健[7][10] * 研发投入巨大 去年研发投资约37亿美元[10] * 过去几年进行了约300亿美元的重大收购(如Abiomed和Shockwave)以进入高增长领域[10] * 目标是将参与高增长市场(增长率>5%)的业务组合比例从2018年的20%提升至目前的近50% 并最终超过60%[23][24][38] * 运营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 在过去18个月中将约3.5万名员工(总计约7万)转入独立的业务单元 转向更分散的管理结构以提高效率和速度[26] 财务表现与展望 * 公司对在2023年至2027年间实现5%至7%的运营增长(含所有业务)的承诺充满信心[29] * 尽管第一季度表现疲软 但第二季度出现良好反弹 增长6.1% 并坚信下半年表现将优于上半年(H2 > H1)[21][30][31] * 心血管业务是强劲增长动力 第二季度增长22% Shockwave收购后将成为第13个10亿美元级平台[32][33] * 手术业务表现稳定强劲 生物外科和伤口闭合业务均增长约7%[33] * 视力保健业务复苏 第二季度美国外科手术业务增长9%[75] 产品与创新 * 公司正处于创新爆发的风口 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个性化医疗需求驱动[8][9] * 电生理(EP)业务已扭转局面 第二季度环比增长9% 公司仍是全球市场领导者[31][47] * 拥有全面的电生理产品组合 包括射频(RF)和脉冲场消融(PFA)导管 并正在推出双能量设备等新产品[48][50] * CARTO标测系统是竞争优势所在 即使在不主导PFA病例的美国 也负责了大部分病例的标测[52] * 在手术机器人领域 公司对其Ottava系统充满信心 认为其独特的架构和开放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具有竞争力 预计将在2026年提交审批[58][62][64] * 骨科业务面临挑战 但正通过创新(如Volt接骨板系统、Velis脊柱机器人、KINOSYS 2.0等)和解决产品缺口来改善表现[69][70] 市场与政策环境 * 对美国FDA的合作态度和审批效率感到鼓舞 近期对MDUFA(医疗器械用户费用法案)的更新授权令人满意[12][13] * 评估《One Big Beautiful Bill》的影响尚早 但由于对医疗补助(Medicaid)依赖度不高 预计不会对行业或公司业务产生重大影响[15] * 该法案中有许多吸引大公司的条款(如研发投资费用化) 促使公司承诺在未来四年投资550亿美元(较前四年增长25%)[16][17] 区域市场:中国 * 中国是强生医疗科技最大的市场 公司已深耕近三十年[18][19] * 尽管存在带量采购(VBP)等挑战 公司仍看好其长期吸引力 并持续推进本地化[19][20] * 中国目前是增长阻力 预计2025年和2026年仍将如此 但对强生全球而言 中国销售额仅占5%[21] * 即使面临中国的挑战 公司去年仍增长6% 第二季度增长6.1%[21] 风险与机遇 * 行业竞争激烈 尤其在手术器械(受机器人手术影响)和骨科领域[56][68] * 电生理(EP)业务仍需努力追赶脉冲场消融(PFA)技术[54] * 手术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全球每年3亿台手术中仅有不到6%使用机器人 未来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57] * 视力保健业务中的隐形眼镜在某些市场易受宏观经济影响 因为部分是自费支付[76] * 公司整体正从缓慢增长转向更具竞争力 目标成为一流(best-in-class)而不仅仅是最大的医疗科技公司[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