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宗商品分析师_大宗商品调控周期_一体化程度降低世界中的大宗商品案例-Commodity Analyst_ The Commodity Control Cycle_ The Case for Commodities In a Less Integrated World
高盛高盛(US:GS)2025-09-04 09:53

行业与公司 * 报告由高盛大宗商品分析师团队撰写 专注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特别是能源和关键矿物[1][3][4] * 报告未特指单一上市公司 而是分析整个大宗商品行业及其战略角色[4][17][2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股债组合在两种滞胀 regime 中缺乏分散性 一是美国机构信誉受损时(如1970年代)黄金作为体系外价值储存手段表现良好 二是供应冲击导致增长放缓和价格上涨时(如2022年俄罗斯切断对欧洲40%的天然气供应)大宗商品作为被中断的投入品是少数能提供正实际回报的资产之一[4][7][8] * 全球化自2008年以来停滞 全球商品贸易占GDP比重不再增长 各国转向内顾 大宗商品战略地位提升 并遵循一个四步的“大宗商品控制循环”:1 政府通过关税、补贴和投资将生产回流 实现供应链绝缘 2 国内供应扩大并稳固后 出口剩余产品 3 全球商品价格下跌 高成本生产商退出 供应集中在更少参与者手中 4 供应 consolidated 后 主导生产商可将其作为地缘政治和经济杠杆工具(如出口限制) 这最终又促使其他国家开始绝缘其供应链[4][13][17][19] * 大宗商品供应日益集中在地缘政治或贸易争端热点地区 美国到2030年可能提供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LNG 并越来越多地将能源出口与关税谈判挂钩 增加盟友对其供应的依赖 中国主导关键矿物加工 控制全球超过90%的稀土精炼(对AI竞赛至关重要)并在今年早些时候收紧了出口规则[4][22][42] * 将大宗商品用作杠杆的行为日益增多 这可能强化大宗商品在投资组合中的分散化 benefits[4][22] 其他重要内容 * 并非所有大宗商品都能同样好地对冲投资组合风险 取决于该商品是否是中断的一部分以及该中断是否具有通胀性并抑制经济活动 两个因素很重要:1 该商品在通胀篮子中的直接或间接权重 2 供应中断的份额 能源在第一个因素上得分高 工业金属和稀土在第二个因素上突出 其精炼高度集中在中国 因此即使对通胀仅有间接影响(如作为汽车投入品)中断全球约90%的稀土精炼仍可能产生巨大影响[24] * 详细阐述了控制循环的四个阶段并提供了案例 在绝缘阶段 中国稳步建立战略油气储备 央行也加速购买黄金(自2022年乌克兰入侵后冻结俄罗斯央行3000亿美元资产以来增长了五倍多)作为一种金融绝缘形式[25][26][30] 在扩张阶段 美国页岩气革命释放的供应超过国内市场吸收能力 导致出口增加 美国LNG出口迅速增长 创造了全球天然气过剩的条件 并提高了其在欧洲和亚洲的份额[35] 在集中阶段 锂价在2021年至2022年间上涨了八倍 但投资扩大了供应 引发价格自2023年以来下跌超过80% 中国低成本精炼产能的快速增长使其占据了全球锂精炼70%的份额 中国控制着全球超过90%的稀土精炼 这反映了持续的投资以及加工高度污染的事实[41][42] 在杠杆阶段 历史案例包括1973年阿拉伯国家(当时占全球原油产量近40%)限制对美国和欧洲的石油出口 油价从3美元/桶飙升至近12美元/桶 2010年中国在海上争端后削减对日本的稀土 shipments 2022年俄罗斯(当时供应欧洲约40%的天然气)切断流量 最近 中国对美国稀土出口进行了短暂限制 导致美国汽车生产短暂关闭[52][54] * 商品流动常通过海上咽喉要道 全球约五分之一的石油通过霍尔木兹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主要动脉 也是中国的关键 choke point 其约70%的进口石油通过此处 但海上通道保护正在减弱 美国盟友如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减少了用于保卫航道的海军开支[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