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件与网络-关税及 232 条款调查专家电话会议要点-Hardware & Networking-Takeaways From Expert Call on Tariffs & Sec 232 Investigations
twotwo(US:TWOA)2025-09-06 15:23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全球科技行业 特别是硬件、电信与网络设备、半导体行业[1]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 但讨论内容对半导体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均有广泛影响[3][5] 核心观点与论据 美国关税授权与法律依据 * 美国关税权力主要基于三项关键法规:第232条(针对损害国家安全的产品 定义宽泛 赋予总统很大自由裁量权 历史上诉讼最多)、第301条(针对特定国家/产品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和IEEPA(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授权总统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并管制国际经济交易)[3] * 基于第232条的关税历史上面临多次诉讼并经受住了法院考验 因此专家有信心总统能利用其掌握的各种杠杆将关税维持在特定水平(专家预测更接近15%)[3] 不同关税的征收方式与时间表 * 第232条关税从商务部启动调查到实施可能需长达一年(商务部调查需270天 总统在90天内做出决定) 且仅适用于所涵盖的内容(半导体BOM物料清单)[3] * 即使最终产品被豁免(如进口到美国的PC) 其内含的所涵盖半导体内容也将面临第232条收费 且第232条优先于IEEPA[3] * 对于非豁免产品 预计第232条关税仅适用于所涵盖的半导体内容 而IEEPA关税将适用于非半导体内容[4] 豁免途径与谈判策略 * 不同公司可利用不同途径获得产品豁免:1) 为美国本土制造提供关键工具和高端 fab 设备的公司特定豁免;2) 做出重大美国投资承诺(如绿地晶圆厂、封装或供应链节点)的公司特定豁免;3) 与美国政府就投资计划或美国出口购买承诺进行接触的政府获得的国家级豁免[5] * 尽管过去未使用过针对第232条关税的公司特定豁免 但专家认为这将是先前依据第232条关税所行使的自由裁量权的延伸[5] * 当前的谈判策略不太可能与中国或印度达成有意义的国家级贸易协议 与中国的交易/豁免预计更多是零散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行动 而非全国性协议[5] 法律挑战与政府角色演变 * 尽管面临法律挑战(多个法院已裁定政府使用IEEPA征收互惠关税不合法) 但在最高法院进行最终审查之前 IEEPA关税很可能继续征收 法院通常会在最终审查期间暂停对政府的补救措施[3] * 美国政府越来越像一个活跃的市场参与者而非被动的监管者 例如对英特尔的股权投资显示从纯补贴转向政府直接获取财务股份以寻求回报和战略影响力的模式 同时与英伟达和AMD的出口许可和收入分成安排旨在将从中国获取受限访问权限货币化[5] 其他重要内容 * 专家预计现任政府将继续目前根据IEEPA为各种电子和IT设备提供的豁免 但政府可能利用豁免(及其取消)作为与各国谈判的筹码[3] * 这种政府直接参与市场的方式在短期内益处有限 但在未来几年可能巩固美国的杠杆作用并将半导体产能锚定在国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