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6.4亿元 扣非净利润72.2亿元 两者差额主要来自公允价值波动产生的正向贡献4.2亿元[3] * 分季度看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8.12亿元 二季度28.3亿元 二季度利润环比下降[2][3] * 二季度利润下降受煤价持续下跌及清算朱雀新材二期资管计划影响 递延所得税费用一次性增加5.7亿元[3] * 上半年资管计划对公允价值产生3.5亿元正向贡献[3] * 二季度资管计划清退对净利润带来超过5亿元影响 体现在所得税费用中[12] 煤炭生产情况 * 2025年7月煤炭产量1411万吨 8月预计与7月相当 但较五六月份略低几十万吨[4] * 产量略低主要因部分矿井年终检修及8月25日陕北矿区风井煤矿安全事故导致停产整顿4-5天 9月1日已恢复生产[4][5] * 全年产量预计与去年持平 维持在1.7亿吨左右[2][24] * 公司核定产能1.63亿吨均已获得合法批复[10] 成本控制 * 2024至2025年吨煤完全成本保持稳定并略有下降 上半年为280元 一季度284元 二季度276元[2][6] * 预计下半年成本水平延续目前趋势 但四季度可能因费用增加略有上升 全年保持稳定[2][6] * 未来一两年吨煤成本维持在270-280元之间 没有太大下降空间[22] 煤炭价格 * 2025年一季度坑口不含税吨煤均价449元 二季度降至389元 上半年均价420元[2][7] * 7 8月份价格有所上涨 6月份约380元/吨 不含税价格7月上涨至387-388元/吨[7] * 预计全年价格走势呈现二季度最低 下半年好于上半年[2][7] * 自产煤中长协煤占比约60% 上半年自产煤8700多万吨 长协煤约5200多万吨 市场煤3500万吨[25] 电力资产经营 * 2025年上半年电力资产归母净利润6.18亿元 每月约1亿出头[8] * 发电量177亿度 售电量166亿度[2][8] * 电价0.41元/度 度电成本0.34元/度 每度盈利6-7分钱[2][8] * 同口径下售电量同比下降约5%-6%[8] 长协履约机制 * 自2025年4月起 对长协履约达到80%的客户 其余20%按市场价格结算[9] * 从4月至6月逐步调整履约比例 从80%降至60%[9] * 随着市场价格上涨 该比例将逐步提升[9] 行业预期与政策 * 2025年下半年整体情况预计好于上半年 全年低点应在20度左右[10][23] * 超产检查和相关评估文件已下发 对核增产能手续未完成的煤矿影响较大[10] * 查超产政策会抑制供给 有助于支撑煤价上涨[23] 战略规划与投资 * 公司继续聚焦主业 逐步退出跨主业投资 已用两年时间完成大规模退出二级市场投资[4][14] * 剩余一级市场项目按成本法纳入会计科目 不会造成财务报表波动[4][14] * 11月份有一个天丰资管计划 但规模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今年年底两个主要资管计划退出后 不再涉及二级市场波动带来的价值变化[13] * 火电装机量不到900万千瓦 在建项目还有1000万千瓦 预计到2026 2027年随着超超临界机组陆续建成 将带来增量[11] * 当前火电项目共有7个在建 总装机容量1132万千瓦 均为超超临界机组 主要分布在两湖一江地区[20] 股东回报 * 股东回报计划将在2026年分红时进行决策 包括分红比例及长期回报计划[15] * 今年中期分红是落实证监会增加分红频次要求 预计成为常态[15][16] * 电力集团资本开支总投入约300多亿元 已投100多亿元 其余通过贷款解决 对货币资金影响不大 仅可能稍微提高负债率 不会显著干扰未来分红安排[17] 资源与产能 * 小豪兔1号和3号探矿权审批进展需要服从国家对新增产能的整体规划和节点 目前没有明确时间表[18] * 小湖1号井和3号井最初规划单井产能分别为1300万吨和800万吨 但实际资源评估显示每个矿井至少可达到1500万吨以上 随着科技投入甚至可以达到2000万吨[26] * 铜川矿区资源已趋枯竭 上半年出现亏损 计划逐步退出这些资源枯竭的矿井 并将其产能转移到陕北主产区[19] * 探矿权审批进度主要受国家整体供给调控影响 而非环保因素[2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2025年承担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重要责任 作为陕西省最大煤炭企业 将尽可能发挥优质产能和自然禀赋[11] * 上半年火电结算按长协价格进行 基本按照陕西窗口价520元/吨执行[21] * 公司从2023年开始逐步退出涉及二级市场流动性的投资[14]
陕西煤业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