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revi Therapeutics (NasdaqGM:TRVI)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公司概况与核心资产 * Trevi Therapeutics 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单一药物 Haduvio(nalbuphine ER)的生物制药公司 [2] * 公司核心资产是一种混合激动剂-拮抗剂阿片类药物 具有中枢和外周双重作用机制 能提供阿片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无成瘾潜力 且未被美国缉毒局列入管制目录 [2][29] * 公司采用资本高效策略 针对同一药物开发三个咳嗽相关适应症 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慢性咳嗽 非IPF间质性肺病慢性咳嗽 以及难治性慢性咳嗽 [3][5] 临床开发项目与关键里程碑 * 特发性肺纤维化项目:即将进入三期临床 计划进行两项关键研究 每项研究每个臂组计划招募约250名患者 主要终点为客观咳嗽计数 关键次要终点为咳嗽严重程度数字评定量表 三期试验设计基于成功的二期b研究 持续时间从6周延长至12周 [12][14][16] * 非IPF间质性肺病项目:计划与IPF项目并行开展二期研究 患者群体规模超过IPF 美国IPF患者约15万 其中三分之二患有未控慢性咳嗽 而非IPF间质性肺病患者约22.5万 其中50%-60%患有未控慢性咳嗽 [18] * 难治性慢性咳嗽项目:后续将进行剂量探索研究 公司认为其数据优于竞争对手 有望成为同类最佳药物 [4][11] * 监管沟通:即将进行IPF项目的二期结束会议 随后将寻求与非IPF间质性肺病项目进行合并审评的可能性 以扩大适应症标签 [23][24][27] * 时间线与资金:所有关键临床试验数据预计在2027年下半年读出 公司截至6月底拥有超过2亿美元现金 现金预计可支撑运营至2028年末或2029年初 [43] 竞争优势与市场格局 * IPF/间质性肺病市场:目前尚无获批的咳嗽治疗药物 现有的抗纤维化药物对咳嗽症状无改善作用 竞争环境宽松 主要竞争对手VI公司开发的是一种仅作用于外周的机制 且该机制在难治性慢性咳嗽领域已遭遇失败 [8] * 难治性慢性咳嗽市场:GSK通过收购Bellus进入该领域 目前处于后期三期阶段 是潜在的首个上市药物 但公司认为自身数据更强 [4] * 作用机制优势:公司的双重作用机制与仅外周作用的药物相比 能快速起效并覆盖更大比例的患者群体 [8] * 安慰剂效应管理:在IPF慢性咳嗽中 安慰剂反应率较低且稳定 约为15%-25% 公司二期试验中观察到略低于17%的安慰剂反应 而在难治性慢性咳嗽中 通过严格的患者筛选和研究中心管理来控制历史上高达50%的安慰剂反应 [10][11] 安全性、滥用潜力与管制分类 * 药物已存在数十年 因其作用机制未被列入管制目录 人类滥用潜力研究数据支持其低滥用风险特征 [29] * 临床开发项目中与滥用相关的特殊关注不良事件非常罕见 [30] * 即使在最坏情况下被列入四类管制 对IPF等终端疾病患者的商业潜力影响甚微 在难治性慢性咳嗽领域 通过专注于治疗抵抗患者 也能将影响降至最低 公司基准情形是保持非管制状态 [32][33] 商业策略与市场机会 * 定价策略:计划采用专科药定价策略 目标价格范围为每年6万至8.5万美元 参考了INSMED在支气管扩张症领域以8.8万美元价格的成功上市 [39] * 商业化布局:将首先聚焦于肺病学领域 针对美国约80个间质性肺病中心 初步预计需要50-75名销售代表 难治性慢性咳嗽市场可能额外增加过敏科医生等专科渠道 [36][37] * 市场基础:当前美国慢性咳嗽治疗中 约71%的处方含有阿片类成分 公司药物有望提供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具有公共卫生效益 [35] * 市场潜力:每个适应症都有潜力成为10亿至20亿美元的重磅产品 [46] 知识产权与监管考量 * 公司依靠治疗方法专利保护 已获得IPF相关的专利授权 非IPF间质性肺病和难治性慢性咳嗽的专利正在审批中 所有专利保护预计可持续至2039年 并可能通过剂量专利进一步延长 [41][42] * 公司密切关注FDA人员变动对审评的影响 但截至目前未遇到审评延迟 欧洲市场方面 若药品价格管制政策趋严 公司可能暂不进入 专注于美国市场 [51] * 供应链和制造均在美国本土 不受关税政策影响 [52] 其他战略考量 * 人工智能应用:公司内部将AI用于提高运营效率 支持决策制定 并在未来商业化中用于目标策略优化 [48][49] * 外部环境:公司认为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目前主要集中在肿瘤等领域 对呼吸系统领域竞争影响有限 公司战略重心仍是内部开发 而非对外授权引进其他资产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