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Scan Therapeutics (NasdaqGM:TCRX)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公司概况 * TScan Therapeutics是一家专注于TCR-T细胞疗法的公司 由哈佛医学院孵化 核心技术是发现任何T细胞靶点的能力[2] * 公司拥有两个主要临床项目 领先项目针对血液恶性肿瘤 第二个项目针对实体瘤[2] * 实体瘤项目的核心假设是同时使用多种TCR-T细胞疗法(多重疗法)能获得更深、更持久的缓解 模仿自然界的多克隆反应[3] 血液恶性肿瘤项目(Heme Program)临床数据与进展 * 针对接受骨髓移植的AML、MDS或ALL患者 核心未满足需求是移植后复发患者预后极差 疗法旨在预防移植后复发[3][9] * 在ASH会议上公布了26名接受TSC-100或TSC-101治疗的患者数据 仅2例复发(复发率8%) 对照组13名患者中有4例复发(复发率约33%)[4] * 基于此数据 公司决定推进关键性试验 已与FDA讨论并设计好试验方案 预计今年入组首例患者 24个月后(即2027年底)获得顶线结果[5] * 对于该患者群体 历史两年复发率约为40% 公司期望将复发率降低50%至20%左右[7] * 美国每年约有9,000名AML、MDS和ALL患者接受骨髓移植 公司专注于接受降低强度预处理(RIC)的患者 这类患者占移植总数的三分之二 且复发率更高[8][9] * 疗法耐受性良好 在26名患者中仅观察到1例1级和1例2级CRS 未增加移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未观察到ICANs或其他细胞疗法典型不良事件[11] 血液恶性肿瘤项目关键性试验设计 * 试验设计利用CIBMTR数据库(包含约70万患者数据)进行真实世界证据研究 为治疗组每名患者匹配3名数据库中的对照患者[12] * 匹配标准包括精确疾病匹配以及基于预后变量(如患者年龄、突变状态如p53或FLT3、具体预处理方案)的倾向评分匹配 可匹配8-10个变量[13][14] * 试验主要终点为无复发生存期(RFS) 已与FDA达成一致 RFS风险比(HR)为0.6即可支持产品完全批准 该标准与此领域其他研究一致[15] * 为达到85%的统计效力 试验需要约140名受试者接受治疗 并按1:3与对照组进行随机化[15] * 医生反馈积极 认为若能将复发率降低15%-20%即具有临床意义 而公司目标是降低50% 支付方表示若达到主要终点将会报销[17] * 患者需满足HLA类型为A0201 且捐赠者为A0201阴性[17] 血液恶性肿瘤项目市场扩展计划 * 公司正将项目扩展至其他HLA类型 专注于从CD45蛋白衍生靶点 因其大量表达于所有谱系血液细胞且仅表达于血液细胞[19] * 针对HLA-A0301的TCR已进入IND enabling阶段 针对HLA-A0101的TCR(针对CD45)也于今早8K公告进入IND enabling阶段[19] * 针对亚洲人群最常见HLA类型A2402的TCR处于晚期发现阶段[20] * 扩展至这三个额外HLA类型预计可使可寻址市场翻倍 但需要单独的关键性研究 计划明年启动这些产品的I期试验[20] 实体瘤项目与ImmunoBank * 实体瘤项目的核心问题是肿瘤异质性 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表达相同靶点[21] * 公司已建立针对不同癌症特异性靶点和不同HLA类型的TCR库(ImmunoBank) 愿景是根据患者肿瘤表达的抗原 从中选择2-3种最佳TCR进行治疗[22] * I期试验中已引入7种不同的TCR 针对5种癌症特异性靶点(MAGE-A4、MAGE-C2、MAGE-A1、PRAME和HPV16的E7蛋白)和4种HLA类型[22][23] * 试验专注于头颈癌、软组织肉瘤和非小细胞肺癌(针对MAGE和PRAME家族靶点) 以及由HPV感染引起的癌症(如头颈癌、宫颈癌、肛癌和生殖器癌) 特意避开竞争激烈的皮肤黑色素瘤领域[25][26] 实体瘤项目预期与催化剂 * 初始安全性和反应数据预期从今年年底推迟至明年第一季度(Q1)发布[24] * Q1数据将包括大约8-10名接受多重疗法治疗的患者 这些患者均被视为有效剂量 预计每位患者都会对产品产生反应[24] * 该数据将首次验证核心假设:多重疗法是否能产生深度反应[24] 其他研发项目与合作伙伴关系 * 公司与安进(Amgen)合作 发现克罗恩病患者中T细胞的靶点[29] * 公司内部还有针对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靶点的发现项目 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在医学会议上公布一些令人兴奋的靶点发现成果[29] * 公司也在开发体内工程平台 通过修饰的慢病毒体内递送或脂质纳米颗粒制剂进行遗传重编程 而非CRISPR[34][35] 财务状况与资本配置 * 公司第二季度末拥有约2.18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预计资金可支撑至2027年上半年[32] * 资本优先用于启动和运行血液瘤关键性试验[32] * 实体瘤项目的资金已支持到此次数据读出 Q1的数据结果将决定该项目未来的融资策略[32] 竞争格局与外部环境 * 认为自身属于追求TCR-T细胞疗法的公司中较小的一类 密切关注中国在T细胞接合器领域的发展 但在基因重编程T细胞疗法领域较少[33] * 认为其项目不太适合AI创新 但投资了企业版ChatGPT用于内部发现工作 并探索使用AI优化临床试验选址和设计[36] * 关税对公司影响不大 因大部分生产材料源自美国[38] * FDA领导层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整个生物技术领域 但细胞疗法仍在FDA受到高度重视[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