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空复材20250910
中航高科中航高科(SH:600862)2025-09-10 22:35

航空复材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航空复合材料行业 涵盖军用航空 民用航空 低空经济(通用飞机 eVTOL)领域[2] * 公司:国内主要公司包括中航高科 光威复材 中简科技 海外龙头包括美国赫氏(Hexcel)和日本东丽(Toray)[2][10][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需求与规模 * 军用航空市场稳定增长 未来十年中国军机复合材料用量有望达1.8万吨 未计入无人机需求 实际空间更大[2][5] * 民用航空对复合材料需求显著高于军用 波音787和空客A350等新型客机复材使用比例超50%[2][6] 预计未来20年中国民航市场需求量将达10.8万吨[2][6] * 低空经济潜力巨大 未来20年通用飞机领域碳纤维需求约2万吨[7] 预计到2030年中国eVTOL年需碳纤维2,600吨[7] 技术发展与国产替代 * 技术突破是应用基石 国内已实现从T300到T800级碳纤维的跃升并产业化(如光威T800G)[11][14] 下一步突破重点在树脂体系[11] * 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 CR929)将逐步采用更多国产辅材 对标国际实现50%以上使用率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8][21] 竞争格局与公司定位 * 国内产业链分工明确:光威复材和中简科技是军用航空碳纤维主力[2][10] 中航高科在预浸料环节占据主导地位(军用接近垄断)[2][10][23] 主机厂及下属厂负责结构件成型[2][10] * 中航高科优势显著:拥有预浸料卡位优势 与复材中心协同[2][4] 在民用航空(国产民机预浸料体系 C919验证 CR929研制)[23][24] 商用发动机[24]及低空领域[24]积极布局并拓展产业链至复杂结构件[24] * 光威复材地位稳固:是国内军用航空碳纤维领导者[25] 产品系列成熟(T系列 MJ系列)[25] T800已成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5] 未来成长确定性强(签有36亿多元大合同保障至2027年)[26] 并向一体化(预浸料 风电碳梁 装备)扩展[26] * 中简科技业务聚焦:业务布局较单一 以碳纤维及织物为主(主力牌号ZT7 ZT8 M系列 ZT9系列)[27] 主要客户成飞的新兴扩产将带来需求增长[27] 成本控制与降本潜力 * 成本控制潜力集中在上游碳纤维生产(规模效应强)和下游复材零部件成型(自动化降人工成本)环节[12][16] 预浸料环节降本潜力相对较小[12] 国际化对比与前景 * 海外龙头发展路径:赫氏从军航(垄断地位)转向民航(与空客合作)驱动增长[17][18] 东丽深度绑定波音(787项目)实现跨越式增长 并通过收并购整合产业链实现一体化[18] * 国内企业前景:通过技术迭代和经验积累正逐步成熟[2][3] 随着国产客机体系完善和放量[21] 布局民用航空业务较多且增长潜力大的公司(如中航高科)有望打开新成长曲线[28] 成为国际龙头[8] * 全球布局差异:赫氏布局相对集中(美国市场 空客)[20] 东丽全球化程度更高(深度绑定波音 全球产能布局与研发循环)[20] * 产业链模式差异:国内为高度分工模式[22] 海外龙头多为一体化公司(从纤维到制品)[22] 其他重要内容 历史表现与未来趋势 * “十四五”期间前几年 航空复材市场经历爆发式增长 产业链主要公司业绩显著[3] * 未来军用航空复材需求将持续增长 民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将成为重要推动力[3][9][15] 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9][15] 细分领域应用差异 * 海外军机复材应用逐年跨代提升 F-22和F-35用量分别达25%和35%[4] 未来六代机比例将进一步提升[4] * 无人机因减重要求 复材用量甚至可达50%到80%或全复材[4] * 商用航空发动机先进型号中复材占比20%以上 有些近30%[6] * 通用飞机复材使用比例可达90%以上 但碳纤维占比约15%(成本原因)[7] eVTOL碳纤维占结构60%以上[7]